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实现开疆拓土的雄心大略,汉武帝在对匈奴展开第三次打击的同年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联合打击匈奴。这一次比较于第一次,出使队伍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但张骞这次出使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当他们到达乌孙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惧怕匈奴,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印度)各国,广泛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派使者到长安,见到汉朝人众富厚,回去报告后,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为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条支(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一带)等国。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2,汉明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与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有什么关系?
汉明帝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和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张骞,两人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时代发展,以及后人影响,远远盖过了汉明帝时期的张骞。我们国家地广人多,同名同姓的人从古至今有很多。历史上叫张骞的人有很多,西汉和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两位,巧合的是两位张骞,都出使了西域;他们各自有着不同使命,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同程度影响。一、汉武帝时期张骞,为后人称颂,历史上留下厚重一笔汉武帝是一位名垂青史帝王,他在位时期,文治武功非常厉害,开创了一个大汉盛世。汉武帝功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抗击匈奴和出使西域。出使西域这样一项重任,落在了张骞身上;张骞最终不辱使命,成功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原和西域开始了贸易往来。这条丝绸之路,直到今天依然被人称赞研究。张骞的功劳,不仅加速了中原和西域经济交流,对文化交流也有着深远影响。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张骞名垂青史。二、汉明帝时期张骞,虽然同名,功绩却截然不同汉明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和汉武帝相距甚远。汉武帝胸怀大志,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宣扬国家强大而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汉明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则是为了圆他的梦想,为他取回西域佛经。如果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故事,放到封建历史中。汉明帝时期张骞,就是最早的取经人,也是经过他们的艰辛努力,才让佛教得以弘扬传播。因此两个张骞,除了名字相同外,没有任何联系。虽然都是出使西域,可两人所做贡献却是截然不同,影响力也是天差地别。
3,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是武帝建元三年、武帝元狩元年、武帝元狩四年。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为联络西域各民族共击骚扰边疆的匈奴,应召持节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余年。之后,到达西域,同大宛国、康居国、大月氏、大夏等交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乘乱逃出,于武帝元朔三年返汉,被封为大中大夫。据西域得知有身毒国的情况,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再一次从西蜀犍为出发,向身毒进发。可惜这次由于种种阻挠,只到达昆明一带便失败了。元狩四年(前119),奉命出使乌孙国,又在乌孙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阗、抒弥等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因而打通了汉朝同西域诸国的道路。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他的探险和出使西域,扩大了人民的视野,正式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通道,不仅加强了西域各族人民同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且开辟了古代东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甘肃、新疆、阿富汗、伊朗,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东岸,长达七千多公里,是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条国际性贸易通道。这条路成了中西人民友谊的象征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张骞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卓越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