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海音的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 *** ”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2,林海音作者简介 林海音作者介绍
1、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国当代女作家,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2、1934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7年,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195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1956年,获得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5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1960年,出版小说集《城南旧事》。1972年,出版散文集《窗》。
3、1988年,出版散文集《一家之主》。1998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终身成就奖。2000年,出版散文集《作客美国》《芸窗夜读》。2001年12月,因病逝世于台北。
3,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英子五岁时妈妈抱着 她,与爸爸一道漂泊到北平。爸爸英年早逝。25 年后(1948 年)英子与夫君何 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又折回台湾。 何凡是北师大毕业,国学功底深厚,在一家报社谋了一个饭碗。林海音则为 家所累,不得不围着锅台唱锅碗瓢勺叮当曲。她不是一位懈怠的女性,不久便重 操旧业,笔耕墨耨,写些介绍台湾的风物人情短文给报刊,旋即,她又戏剧性地 与何凡同事,到《国语日报》当编辑。 岁月终究将把林海音磨练成一位“多栖动物”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隶属“著述等身”一类。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 不过 300 万字吧。 她的处女作 《冬青树》 , 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当时, 有人认为她尽写身边琐事, 有点小家子气。 丈夫何凡不以为然, 为其作序。 他说: 结识林海音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收获,林海音为他生了四个儿女是她的最大成就, 林海音以文债抵了儿女债。他认为,女作家写家庭生活,是顺理成章的事, “家 齐而后治国” 。何凡于幽默中为太太护“短” 。 自 1957 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 《惠安馆》 、 《我们看海去》和 《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 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 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 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1960 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 社会关注。20 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 47 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 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 “我向您鞠躬, 因为你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 ”并真的弯腰致意。 林海音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作家林海音简介,对她来说是“业余” ,编辑 却是终身。 “我实在热爱编辑工作。 ”77 岁的林海音在关闭她经营 27 年的纯文学 出版社时, “忍不住想哭” 。她早年在北平编《 *** 》 ,后来到台湾又在几家 报社做编辑,继之在《文星》 、 《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工作,一直在“为 人作嫁” 。她在编辑上的建树,绝不亚于其创作。在编“联副”十年期间,她发 现、培养了黄春明、林怀民、张系国、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视、支持了钟理和和钟肇政,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本土作家钟理和命运坎坷,贫 病交加,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林海音编发的,她着意栽培他。不料,钟理和突 然病故。林海音闻讯后,挥泪赶写《悼钟理和先生》介绍其苦难的一生,发表在 次日的报纸上, 不期收到众多的读者的悼文和捐款。林海音不分昼夜地为钟理和 编书,借款印书,赶在钟理和百日祭时放在供桌上,了却心愿。后来,电影界根 据钟理和的人生遭际改编成电影《原乡人》 ,由名演员秦汉、林凤娇主演,风靡 一时,使全社会认识了钟理和。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台湾本土作家,林海音出面并 主持在钟的家乡美浓建立“钟理和纪念馆” 。这是台湾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 个作家纪念馆。林海音不仅出钱、出力,为丰富馆藏,她还把当年办《纯文学月 刊》时珍藏的海内外 166 位作家 242 篇手稿捐给纪念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 们之间,只有信件交往,却从未谋过面!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如履薄冰的文学航道上,林海音终于难逃“翻船”的厄运。那是 1963 年 震惊台湾文坛的“船长事迹” 。是年 4 月 23 日,林海音在“联副”版上发了一首 名叫《故事》的小诗。叙述了一位船长漂流到一座小岛,被岛上的美女吸引,而 流连忘返。当局见之,龙颜大怒,认为这是“影射总统愚昧无知” 。 面对汹汹来 势,林海音怕牵累报社及他人,面对来者,她立即表示引咎辞职,砸了端了十年 的饭碗,这才避免一场祸及他人的灾难。 林海音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对通俗低级林海音简介,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 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 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 ,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 鸣锣开道。为表诚意,她亲笔一一给梁实秋、余光中和海外的夏志清、于梨华等 名家写信,一边自己跑纸厂、印刷厂、编稿。三个人三条枪,三个月内把一本风 格清新、高品位的杂志奉献给读者。 《纯文学月刊》除了发表浓厚文学味的原创 作品外,还辟专栏大胆引介三十年代的作家和作品,传承“五四” ,弥补当代读 者对现代文学脱节的不正常现象。 林海音浴血奋战了四年, 杂志销路始终打不开, 期期赔本。不得已,于四年后停刊。然而,林海音不死心,稍稍调整身心后,她 专心投入经营纯文学出版社,为纯文学作家开辟一块绿洲。 作家们把纯文学出版社当作朋友、娘家和“活菩萨” 。女作家沉樱(梁宗岱 原夫人)身居异国,晚景凄凉,衰年已不能提笔写文章了,她致信林海音,请帮她出最后一本散文集。林海音欣然同意,可作者没有原稿,文章全散佚在旧报刊 中。 林海音不厌其烦,请人搜集整理,再向友人发函征集沉樱早年致朋友的信和 照片, 合集一册为 《春声集》 。 在沉樱弥留之际, 书送到美国让她看了最后一眼, 林海音这才心情释然。她到台南拜访老作家苏雪林。苏雪林向她诉苦,说某出版 社倒闭,退给她一屋子书。林海音张口承诺,一次将其全部买下。因那是冷僻鲜 有人问津的《屈赋研究》 ,无法推销,堆在仓库里,后来林海音将其全部捐给了 图书馆和学校;她还再版了她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 1995 年,林海音 77 岁,何凡 85 岁。4 个儿女全在海外。她已无力继续经营 出版社了。当时有人建议,把这块金字招牌转让、出售。林海音顾虑续办者难以 坚持原来风格,不一定能善终,毅然决定停业。她把库存的八万册图书全部捐给 图书馆、学校。把所有作品的版权全部归还作者。凡库内有少量存书的,全部送 作者。 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儿。她深切地眷恋她 的第二故乡北京。 她非但自己把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本书捐给北京现代文学馆, 还动员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馆馆藏。此外,她又提议并 牵头,在祖国大陆出版《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 ,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来回 奔波,乐此不疲。 林海音像经营出版社一样,精心地去经营友情。世界各国作家常来此聚会。 改革开放后, 大陆许多作家都去过。 海内外客人留言虽是吉光片羽, 但韵味悠长: “字字珠玑自生光, 深情至性入文章, 信手拈来皆佳作, 不拘一格尽流芳。 ” “这是台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 ———“这是我们一生乐观奋斗的最佳酬报。 ”面对朋友们的友情,林海音 如是说。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时下,82 岁的林海音与 90 岁的何凡,寓居台北,携手颐养天年。 其女夏祖丽是纯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现居澳大利亚。去年,她为母写传,足 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采访。林海音听说女儿为她写传十分高兴,风趣地说: 不要把我写得太好,我又不想竞选。《城南走来———林海音传》 ,去年 10 月在台北出版,反响热烈,畅销,入 当月台湾畅销书榜。
4,林海音的详细资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扩展资料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焕文先生于1931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44岁;1932年其四妹燕瑛(6岁)去世,么弟燕璋(3岁)去世。林海音在京期间,因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11月,林海音与夏承楹携三个孩子、母亲黄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在台两人又生育了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