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的人。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康熙十五年(1676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荆门家乡。扩展资料:文学作品周培公的文学形象主要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小说中的康熙帝少年时代之良师益友——虚构角色伍次友向纳兰明珠推荐其进京寻求功名。然周耿直,不屑曲于权贵而望殿试入朝参政。终因试中未避讳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赶出考场,却在流落街头时得康熙偶然发现并举任,成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最终康熙因满臣不满将其调往盛京,多年后因病身故。
2,周培公简介 周培公介绍
1、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2、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3,周培公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因病而亡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卒于任上。周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周培公的经历。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母亲孙氏予以嘉封。1676年(康熙十五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荆门家乡。以上内容参考 荆门市政府——周培公
4,周培公结局是什么?
周培公结局是死于任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扩展资料周培公的文学形象主要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小说中的康熙帝少年时代之良师益友——虚构角色伍次友向纳兰明珠推荐其进京寻求功名。然周耿直,不屑曲于权贵而望殿试入朝参政。终因试中未避讳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赶出考场,却在流落街头时得康熙偶然发现并举任,成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