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5年120师师长是谁
陆军原120师历任师长: 1:宁贤文. (1946,1). 2:郑大林,(1948.3) 3:张海棠,(1950.5) 4:罗春生,(1950.7). 5:张海棠,(1950.12). 6:刘振华,(1952.6). 7:郑志士,(1953.2). 8:宋宪孔,(1956.5). 9:黄国忠,(1957.6). 10:黄德懋,(1960.7). 11:宋宪孔,(1963.5) . 12:邢维邦,(1964.3) . 13:李德章,(1969.10). 14:李继雷,(1978.8). 15:张启文,(1983.5) . 16:杨福臣,(1985.11). 17:黄庆林,(1988.8). 18:周金杰,(1990.9). 19:王建平,(1994.3).政委:1:谭开云,(1946.1). 赵正洪,(第二政委,1946.1). 3:李改,(1948.3). 4:张海棠,(1949.6). 5:刘振华,(1951.11). 6:张纪之,(1953.2). 7:吕村夫,(1957.4). 8:王方成,(1960.11). 9:冯恺,(1964.3). 10:李伯泉,(1969.10). 11:杨桂芝,(1971.2). 12:玉宗焕,(1978.8). 13:索宪臣,(1983.5). 14: 孙培才,(1994.11).
2,八路军第120师的简介
抗战中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等革命前辈的带领下纵横万里,转战全国11个省,战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跨度机动部队。其任务之多样、行动之频繁、地域之辽阔,在中国抗日军队中绝无仅有。从五路围攻的骁勇善战到连复七城的光辉战绩。120师参与了陕甘宁、鄂豫皖、湘鄂赣等7个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累计歼敌数超过抗战胜利时自身兵力的2.6倍,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无愧为抗战模范的中流砥柱。扩展资料:八路军120师源于贺帅的当家部队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改编而来,红二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血战湘西、鄂西、黔东、湘赣以及湘鄂赣、湘鄂川黔等地区歼灭了大量敌人。他们有着丰富的建军和作战经验,并造就了大批领导骨干如:任弼时 萧克 陈伯钧 李达 关向应 王震等。这支部队一度被我党中央定义为最为稳定的部队。八路军120师成立后主要留守陕甘宁边区除了保卫中央以外,还担负着建设中央根据地的重大任务,如: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120师主力旅359旅到南泥湾开荒种地,实现自给自足的模范旅。359旅成功解决陕甘宁及晋绥根据地的粮食供给问题,同时为边区建设学校,医院,修路修桥等基础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路军第120师
3,【徐国夫简历】徐国夫将军生平故事以及结局
【徐国夫简历】徐国夫将军生平故事以及结局 徐国夫简历:徐国夫(1914.12~2004.08),男,安徽六安人(现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砚瓦池村),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四方面军,为许世友骑兵师的团长,抗战时为129师骑兵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为东野韩先楚旋风部队的师长,抗美援朝时经历了五次战役,砥平里战斗他就是前线指挥,战后升为副军长。原 *** 装甲兵司令员,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徐国夫将军生平 1914年12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 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12月加入中国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政治部党委书记、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总部骑兵师第一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随营学校第一队区队长、第四队队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六大队四队队长,抗大第一分校第二营营长,八路军冀南四分区骑兵团参谋长、团长,新八旅第二十二团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二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副旅长,第三纵队九师副师长、师长,第五纵队十三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0军一一九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十一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代理军长, *** 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4年8月26日,因病于沈阳逝世,享年91岁。 砥平里之战伤亡真相,徐国夫大声疾唿“军史”误人 砥平里之战,徐国夫时任第40军119师师长,在横城战斗进入尾声、砥平里战斗发起前的邓指会议上,被志愿军邓华副司令员指定为前线统一指挥。徐国夫是志愿军我方对于砥平里战斗前线伤亡数字及胜负评定的最有代表性、最有权威性的指挥员。可是,在徐国夫回忆录里,他不承认一般被广为流传的对于砥平里战斗伤亡数字很大的描写,并否认营团指挥员(特别是357团团长孟灼华)泣不成声的说法。徐国夫在书中直言,1995年编写军史作者是战争胜负观点错误在先,不访亲身经历者、笔误颠倒误导后人在后。
4,徐国夫的人物履历
1914年12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政治部党委书记、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总部骑兵师第一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随营学校第一队区队长、第四队队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六大队四队队长,抗大第一分校第二营营长,八路军冀南四分区骑兵团参谋长、团长,新八旅第二十二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二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副旅长,第三纵队九师副师长、师长,第五纵队十三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0军一一九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十一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代理军长,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4年8月26日,因病于沈阳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