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在哪一个瞬间,突然感受到了父母的重男轻女?
我是90后,在我小时候我没有感觉到重男轻女,总觉得还是很公平的,其实仔细想想,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在父母眼里,做家务就该是女孩子做。长大后,重男轻女更明显了,总觉得我是女孩子要嫁出去的,父母总是希望我能多补贴家里,包括我嫁人的对象他们都希望是能帮到我哥的。但是我都能理解,毕竟在父母这一代眼里,儿子就像是他们的门面,仿佛儿子混得好才能让他们扬眉吐气。只要不是很过分,应该要理解父母,不要只看到父母的不好,多想想他们对咋们的好才是,也要想想家里的哥哥弟弟对咋们的好。
2,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父母重男轻女的?
我是在我弟上小学开始发现父母重男轻女的。年龄小的时候不知道重男轻女是一种思想,总以为是父母偏爱最小的孩子。作为姐姐事事都应该让着弟弟,父母总是这么教导我。其实那根本的原因就是重男轻女。关于零食:从小弟弟零食不断,而我只能跟着吃剩下的。弟弟每晚睡觉前都会吵着吃奶糖,母亲都会满足。而我说糖吃多了会蛀牙,母亲并不会理会我说的,而说:“不就是你也想吃吗,你应该少吃点,别跟弟弟争着吃。”关于生日:弟弟生日年年过,我的生日十年一过。关于上学:同样是上小学的年龄段,弟弟全程接送上下学,而我放学一直走路回家。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两个小时的路程都是自己一个人走回家,孤零零一个人,也没有同行顺路的小伙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期中考试放学回家,我记得特别清楚,路上遇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陌生男子说带我回家,我不敢搭理。因为根本不认识害怕是人贩子,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他们说了一句我做得对,然后仍然没有接我放学,往后的几年我依旧自己回家。关于零花钱:弟弟从上学开始就有零花钱,而我在上学的任何时候都没有零花钱。我想要吃零食只能问弟弟要。如果直接问父母要只能迎来谩骂,说我嘴馋不懂事。弟弟的要求都是理所应当,而我的需求视而不见。关于高三陪读:女孩读书无用论“陪读?房租一年两千呢,这么贵,你想都不要想,家里事多走不开。”“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最后还是要嫁到别人家,我等于是白白给别人培养。”“你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啊?都拿钱给你上大学了,到时候你弟弟上大学都没钱了,你弟还要娶媳妇呢。”“你考大学也行,到时候我多要几十万彩礼。”“你弟上学我肯定是要陪读的。从高二我就陪读,房租一万三那也得陪读。”关于留守的妹妹:我还有一个妹妹,从小就做了留守儿童,奶奶极其不喜欢女孩。村里人说经常把妹妹锁在屋里任其哭闹,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我与妹妹不同的是我是被母亲打。父母对待弟弟则是舍不得打骂。关于妹妹结婚:妹妹结婚是没有多少陪嫁的,只是一些生活用品,就算按照习俗也是应该陪几件像样的家电的。但是我妈说给的彩礼又不多,再陪嫁过去,那不是亏了吗。我问我妈我结婚的时候有没有嫁妆,我妈说:“没有,这些东西你也看不上,所以不陪嫁妆还能省点。但是彩礼我们还是会收的,也不多要人家给多少我们要多少,反正不给彩礼不行。嫁妆就算了吧,你自己有钱就自己陪嫁,我们还留着钱给你弟弟娶媳妇呢。”“哦对了,你弟弟要买房子你得多赞助点。”我听到这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继续忍着泪问道:“妈,那我妹的彩礼都是给我弟存的?”“你这不是废话,难不成给你存钱啊。”“你现在还没结婚,以后你结婚不能嫁远了,我们老了去你那不方便,你弟不孝顺我们,不管我们了,你不能不管。” 重男轻女背后的原因: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是封建思想糟粕,父母深受荼毒。父亲说生不出男孩在村里抬不起头,丢人,只有男孩才能继承香火。母亲说生我弟是完成心愿。说奶奶看不起她,再生不出男孩更没发言权了。男孩可以养老送终,女孩嫁给别人了,等于扔掉了。“女孩就是菜籽命,土肥就长得好,土贫就长得孬,谁让你们都托生到我们家的。我们家穷,没办法。” 我是如何看待的:我的父母是被这种思想荼毒了一辈子,在我这就想结束,为这种封建思想糟粕画上句号。无论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都是不可取的。我想“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孩女孩都是宝。”这不应该只是口号,而是应该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平等对待,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心头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