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诱僧@小优助手

时间:2024-01-02 08:26:20编辑:生活君

1,选择,困难吗?——《诱僧》电影解析

这部电影是根据李碧华写的小说《诱僧》拍摄的。
历史背景:大唐初年,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杀兄,夺妻,逼宫。让皇上封自己为太子的这一历史事件。
石彦生本人是太子李建成身边的贴身护卫将军,久经沙场,战功无数,并且武艺高强 ,也算是一号英雄人物。
看电影时我在想如果我是石彦生,我该怎么办?这个选择确实挺困难的,不管怎么选,好像都不对。而石彦生就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方面他想要权力欲望,同时另一方面他又被仁义道德的框架给束缚住,所以他的内心一直特别的纠结和矛盾。他一直在被小我的念头拉来拉去,并在不断拉扯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
失去自我
1.从最开始豁达和他下棋,让他帮李世民的时候,他就是内心是比较犹豫和矛盾的。如果帮李世民就是背叛主子,不帮李世民,李世民本身就是民心所向,不帮也是断自己活路,所以他犹豫、纠结。
2.母亲逼他发誓
有此残杀亲兄弟子侄不仁之君在朝,我襄洲石彦生绝不侍大唐,绝不冤冤相报,绝不欲欲轻生。我当逍遥天涯,继承石家世代名节清白,天地为鉴!
这段话表明了母亲的立场:坚守仁义道德,坚守自己的信仰。母亲逼他发誓的同时又不希望石彦生去报仇,也不希望他寻死。母亲是想让他在坚守仁义道德的同时,放下仇恨,同时保全自己,这是他母亲的遗愿。
但是对于石彦生而言却加剧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他一方面放不下权力欲望,同时又被仁义道德给束缚住,而且更没有办法像她母亲说的逍遥天涯,所以内心非常痛苦。
3.想要美色而不能。
公主跟他表白说让他带她走,他心里虽然喜欢公主,因为心结还没解开又不能带她走,又矛盾。
4.寺庙里压抑、放纵
他到寺庙里,其实把自己内心的欲望通通给压抑了下去。他相信仁义道德,曾经信誓旦旦的跟手下说:天地不仁万物刍狗,不仁之君,不出一年,大唐必亡。但是结果却是一年之后,他发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出现的是李世民统治下带来的贞观之治。
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有些崩溃了,压抑了许久后爆发了。他撕掉起义计划书,满腔愤怒地撞击寺庙大钟,拿着缠棍要杀天天逼他念经的小和尚,打碎佛像,在佛殿里疯狂地叫喊。所以后面当公主出现的时候,他就再也经不住诱惑,直接放纵自己跟着公主下了山,去了妓院。
他的内心一直处在痛苦矛盾和纠结当中,被小我拉扯,最终失去了自我。他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很容易被拉来拉去。就这点相比他的母亲和公主而言,还不如她们来得坦荡。他的母亲坚守仁义道德,以死明志,死得干脆,一了百了。红萼公主宁愿放弃荣华富贵,想跟他在一起,几次追随,相比而言,他还不如公主来得真实 坦荡。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我发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自己也是这样。几个月前我突然感觉时间特别宝贵,想好好利用起来。因为白天要上班,空余时间就只有早上早起的时间。我觉得早上是人精力比较旺盛记忆力比较好的时候,所以就想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学英语,但同时我又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好的身体要锻炼,早上又想跑步 而且还有每天的静坐练习要做。但我发现我早上最多只能做两件事,而且还要比之前起得更早那麽要保证早睡。但是晚上很多时候我无法保证早睡,早上就起不了太早 所以自己就特别纠结。又想学英语又想要健康还要静坐,什么都想抓却都抓不到,而且消耗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弄得自己很痛苦。最后我放下什么都想要的执着,抓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去做,不纠结了。
找回自我
再回寺庙的路上,石彦生手下都中了埋伏,公主和他的手下都死了,而他活了下来,其实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死才让他有了面对的可能,特别是公主的死给他带来的打击和痛苦。同时他被告密者反问道:你不是叛徒吗?就在那一刻,他的世界就已经完全混乱了,他自己一直认为对的仁义道德似乎也不那么对了,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看不清看不明,在极度的痛苦中才有了他去面对的开始。
之后到第二座寺庙,通过老和尚不断的提醒和指点,他开始了真正的面对。最开始,他的心完全不下来,拿出自己带的木鱼在那儿不停的敲,然后被老和尚扔掉了,还说他吵了鸟儿睡觉。
老和尚说:静一是谁?饿死了,还有谁呀?谁?不要吵,想清楚了再说 。这句话也给石彦生一种当头棒喝的感觉,此刻他才开始真正的去反思自己。当晚他悟到了,然后使劲地去敲老和尚的门说:参到了,参到了。
石彦生:饿死了,我跟他们都一样。其实根本就一样,征战沙场,杀人无数。我有恻隐之心吗?玄武门是为了仁义。他想过功名的。他想做一品牌镖旗大将军,统领百万雄兵,英明盖世,出卖主子。这个心跟那帮狗贼一样,卑鄙,黑,脏,冷血。这个臭皮囊还要它有什么用?
石彦生领悟到了,其实自己跟其他人一样根本就没有区别。所以,如果历史如果反过来结局也是一样的。如果说历史是李建成当了皇帝,那么被杀的人就是李世民,而逃跑的就是豁达。也就是说反过来豁达就是第二个石彦生,所以不管历史如何上演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其实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各自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
一个时代的发展要牺牲很多人,李世民如果以仁义道德来要求就是残暴之君,但却带来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其实不管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平台的发展乃至到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而不是被道德、框架死死地框住。
一. 见心
电影中石彦生由此也看见了自己曾经在入世和出世两条路上一直被欲望束缚的心。其实“路”从来都不是问题,入世和出世也没有区别,“心”才是根本区别。到这里,石彦生的修行来到第一个层面——“见心”。从他看见自己心的那一刻起,他的修行才真正开始。
而电影中前后出现的两座寺庙,也有着鲜明的对比
第一座庙:有山有门有大殿;
第二座庙:无山无门无边界
第一座庙:宏伟壮观,佛像林立;
第二座庙: 空空荡荡,满地灰尘
第一座庙:带领石彦生修行的是一个一出生就出家的10岁小和尚;
第二座庙:是一位百岁高龄,动不动就骂人的老和尚
第一座庙:要守十诫;
第二座庙:只求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第一座庙:石彦生犯戒就要受罚,跪地念十万声佛号;
第二座庙:石彦生自己带木鱼敲,却被老和尚扔了,还说吵了鸟儿睡觉
第一座庙:小和尚下了山,看见妓女,只会喊妖精;
第二座庙:石彦生帮老和尚剃头,老和尚剃完说:好舒服啊,就像男女做那事一样……
第一个寺庙,相当于标准和框架。石彦生本身内心有很多的纠结和矛盾,内心的欲望从来都没有去面对,心一直被束缚着。在第一个寺庙里,就是用这些标准和框架把自己内心的欲望给压抑住,反而让内心的欲望更甚。
第二座寺庙没有什么标准和框架,就像老和尚一样,纯粹地活在当下,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很简单,就是活在当下的一种状态。
从前面他说参到的那一刻,石彦生才是真正看见自己的心,也是他真正开始面对的时候。
二,面对情欲
对于石彦生而言,虽然之前一直喜欢红蕚公主但从来没有去面对她,直到公主为他而死就成了他心里打不开的结。当青绶夫人出现的时候,他的感觉就是她太像红蕚公主了。
在小说中,有写到这样的一段话:
所见皆为古人,所念皆为古人,如影随形,所以才叫‘像’。忘记了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像’什么呢?
为什么觉得像?‘像’恰恰是因为心忘不掉 ;“像”是因为心放不下,所以石彦生才觉得像。
这里红蕚公主和青绶夫人也有鲜明的对比。
红蕚公主和青绶夫人:一红一青;一姑娘,一夫人:一公主 一尼姑:一红尘一出世
所以当青绶夫人一出现的时候,尽管石彦生已经能够看见自己的心,但是他依然无法阻止心的妄动。正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很多事情即使我们知道了是自己的欲望,或者知道了应该放下,但如果当从来都没有去面对,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时候,又如何能够放下呢?
就像那个十岁的小和尚,他从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寺庙,每天守十诫。如果这个小和尚就这样子一辈子待在这个寺庙里可以说他一辈子都成不了佛。因为他完全都没有经历,没有体验,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寺庙,天天守十诫,以标准和框架去要求自己。一直这样人生就是空白的,没有体验,何来面对和放下呢?
真正的放下要在不断面对的过程当中去体证。只有去面对了,才能真正放下。面对问题,才能超越问题。
看到青绶夫人后,石彦生的心就一直在妄动。老和尚不愿意为青绶夫人死去的丈夫念咒,石彦生为她说情;老和尚将草药放在夫人身上治病,石彦生看到的却是那个夫人的身体;老和尚不愿意为青绶夫人剃度,石彦生说他来剃。老和尚是很有智慧的,其实他都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这是石彦生必须要面对的,必须要过了这一关才行,所以当石彦生为那个夫人求情的时候,老和尚并没有阻止也没有拒绝,让石彦生给她剃度,当尼姑留下来。而在最后青绶夫人成功地引诱石彦生并在他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准备将他杀死的时候,老和尚突然出来,一棍子将青绶夫人打死,还说了一句:原来是条野狼。
就在老和尚一棍子将青绶夫人打死时,石彦生才终于醒悟。其实青绶夫人就是他自己内心的欲望,是被他自己一直压在心底不敢面对的欲望。在那一刻他的眼角流下了眼泪。他终于明白,也能够放下了。
三,迷失师度,悟时自度
这时的石彦生,修行可以说来到下一个阶段:迷失师度,悟时自度。
前面当他迷失自己,看不清的时候,需要老和尚的提点,后面当他自己能够悟到时,就是他自己度化自己的时候。
电影中有段对话:
当能自度时,便不再需要师父了。就从这段对话里,老和尚知道自己可以放心地走了,他告诉静一(石彦生)明天要洗澡,圆寂前的提示和准备。因为老和尚心里知道,此时的石彦生心可以定下来了。
所以当最后一幕,霍达代表的一品将军的“权”出现在石彦生面前的时候,他的心已经不会被外物所动了。当霍达故意一箭把他的衣服射破了的时候,他特别的淡定,而且在大火当中,他还可以去照顾一只受伤的小鸟。当霍达一直紧紧相逼时,最后他用斧头将霍达一招致命,干净利落。因为此时他的心静,心已定下来,所以不纠结,特别干脆。
生为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有梦想。欲望和梦想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其实主要看两点,第一个看是不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框架。第二点看自己是不是太执着。有没有把握好分寸,有没有掌握一定的度。如果超过了那个度,基本就是欲望;如果是在事物发展规律,合理的基础上,欲望也是可以为自己所用,为自己服务的。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好度,可以说是梦想;超出度,不符合规律,可以说是欲望。就像《奇迹的苹果》里面的男主种无农药苹果,当他的家庭已经穷困潦倒,因为没钱他的女儿把自己的橡皮切成两块分给妹妹,他的一个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去找他质问。他说:如果他都放弃了那不就代表人类都放弃了吗。可以说种无农药苹果已经从梦想变成了自己的欲望。因为他已经忽略了现实,忽略了他的家庭,他的家庭人,生活都已经穷困到不能维持下去了,但他还要坚持他自认为的梦想。
“医生”说其实佛教是不反对人有欲望的。只要符合一定的社会标准框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不要太执着,其实是欲望也可以被自己合理地去利用。
电影的最后第二座寺庙在大火弥漫中化为灰烬,可以说此时连这座无山无门无佛像的寺庙都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心已定,从此人生无处不是道场,最后他骑上了白马,走向天涯。
小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去动摇他。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麽?
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所以阻碍我们的从来都不是选择,不是外在,而是自己的“心”。没有所谓的正确选择,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也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不同而已。问问心,不纠结,然后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心社———杨汝

2,明星出国镀金热,英语到底要多好才能来美国读书

去美国读书是有好处的:
锻炼了英语水平。这是必然的。
与中国的呆板枯燥乏味的教育相反的是,美国的教育显得轻松、愉快、人性化、更注重以后的实用。
中国的教育是呆板枯燥乏味,但是只是程度超前。如果已经读完高中,去美国读大学基本不用学习就掌握完了大学知识了。不过需要学习和接受人家的教育、生活、娱乐、风俗等等的方式和习惯。
有很多时间去打工挣钱,锻炼了自己的生存本领。
总之,去美国读书的话,能把英语提高很多,尤其是口语。另外毕业后可有多一种选择,如果喜欢美国可留在美国,美国生活比较简单,安逸。在中国则热闹,浮躁。反正有实力。到美国读书是一种历练,还多一条选择。就是会国,也会给自己身上加上光环。

上一篇:郭雪芙@小优助手

下一篇:0X00000004指令引用的的0X00000004内存,该内存不能为read,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