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小优助手

时间:2024-01-01 18:02:21编辑:生活君

1,揭秘:高士廉是谁?高士廉与李世民有关系吗?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人的父亲,有养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看李渊次子李世民啊,长得不错,才华也高,是个难得的贤婿,于是便做主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所以李世民还得好好地谢谢这个岳舅,给了他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士廉对长孙二人可不仅仅是养育之恩。他们的父亲早死,高士廉将妹妹接回家中,亲自对长孙二人加以教育,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的家教如何。因此长孙皇后的贤惠以及长孙无忌的智谋与高士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高士廉此人虽前期追随萧铣,但是降唐后,颇有功绩,尤其是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上,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上,高士廉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且史书有记载: 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心思缜密,有点让我恐惧,这种写完草稿就烧的行为,嗯……不是奸臣经常用的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缜密的为政原则,或许将将入了李世民的眼,不至于对长孙皇后的母家加以忌惮,反而恩宠待之。
高士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品德高尚,后世留有一篇文章《高士廉以德处世》,其中有记载: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就是讲蜀中有一个隐士叫朱桃椎,死活不愿意当官,窦轨到任之后,听说了这个人,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
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高士廉的温和有礼可见一斑,他的死也颇让李世民伤心,甚至想亲自吊唁他。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但是长孙无忌死活不让,说:舅舅临终前嘱咐了不能让您看视,且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我没研究过丧葬制度,但是感觉皇帝应该不能亲自吊唁臣子,所以当无忌阻拦的时候太宗说那是舅舅,无忌说不过他才把服金石药抬出来……

2,高士廉唐初著名的贞观大臣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佐朝廷

高士濂,渤海郭县人,名简,字。高世廉年轻时很有气度,涉猎过文史书籍。他和民族大臣薛道衡、客厅看守崔祖君是忘年交,所以受到陛下的称赞。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适合结交名士,便隐居终南山,闭门送客。在杨迪的伟大事业中,高士廉被任命为李朗。公元609年,由于妹夫病逝,高士廉把妹妹高接回家,并善待侄子无忌和侄女史。后来,高士廉发现唐元第二个儿子很有才华,就把他的侄女娶了为妻,她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公元613年,兵部尚书胡思政逃往高句丽。高士廉因与胡俟政府有牵连,被贬为朱元县主簿。高世莲是个孝顺的母亲。因为岭南一带疖子严重,不能带着母亲,就留下妻子贤玉的来赡养母亲。他也觉得妹妹无处可寻,于是卖掉了自己的大房子,买了个小房子安顿妹妹,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当时天下大乱,诏令很难传到岭南。高士廉结识太守仇和,被任命为司法助理。1968年,钦州李帅宁长贞率军攻打交趾。邱及其降开城之计,高士廉劝曰:“宁昌镇兵马多,独往纵深,不可久矣。况且城中兵力足以御敌,何必向他投降?”仇和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去见宁昌臻。宁贞战败,独自逃走,全军投降。后来,高士廉追随山头,依附小贤。公元621年,仇和、高士廉到江陵与孝贤相会。途中,他们听说萧宪被唐军主帅李打败了,于是向李投降。公元622年,高士廉、仇和、封彪归唐,任永州知中。当时,李世民正在担任永州牧,因为高世廉是他妻子的叔叔,他很有名气,也很受他的器重。公元626年,与太子李的矛盾激化。高士廉、无忌、侯等人日夜规劝杀死李和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了被关押的囚犯,给了他们武器,并和他们一起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右庶子。公元627年,高士廉升为侍中,任宜兴县令。后来,黄门侍郎王珏将密奏托付给高世廉,让他呈给唐太宗。但高士廉扣留了密奏,于是被定罪,降职为安州刺史,后调任益州刺史。当时四川民风轻佻,百姓怕鬼,恨病人。病危的家长大多不自己上菜,用棍子扛着菜,远远地递给他。高士廉上任后,因形势所迫,改移风易俗。高士廉还在秦代李冰疏浚的温江外开凿了一条新运河,使蜀国人民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此外,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诗文会,让儒生讨论经学,鼓励青年学生,使四川的学校蓬勃发展。公元631年,高士廉返朝,出任官臣,成为徐国公。高世廉善于识别人才,对门阀之事也比较熟悉。他任命的所有官员都是称职的。公元635年,唐高祖去世。高士廉代替他掌管帝陵,很快就做了专官,成了栋梁之才。当时山东士绅自吹自擂。虽然他们已经衰落,但他们仍然依赖他们祖先的地位。当他们与女人结婚时,他们必须支付嫁妆。唐太宗认为此事有害,遂命高士廉、中书侍郎魏庭、礼部侍郎岑文本、令狐德芬等。要公布他们的姓氏,编一百册氏族志。编后,高世廉被封为铜钟书社三等。68年,高士廉凭借性命被封为“沈大人”,为世袭的神州刺史。不久,高士廉被提升为群臣的右仆,后来又充任太子少师,掌管官员的选拔。62年,高士廉加开福仪三司。63年,唐太宗在灵岩阁上悬挂高士廉画像。很快,高世廉就在上表要求了一个位置。唐太宗免去高士廉为尚书右仆的职务,让他担任中书开府仪三司。公元645年,唐太宗入侵高句丽,命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主持朝政的太子。公元646年,高士廉病倒。唐太宗来访时,讲了自己的身世,哭着向唐太宗告别。公元647年正月,高世廉病逝,享年72岁。给并州总督司徒,谥号文学,与昭陵合葬。公元649年,继位,追授高士廉为邱,灵位在唐太宗太庙。

3,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简介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618年(武德元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公元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 公元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 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公元626年,李世民与太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高士廉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 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得风俗得以改观。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蓬勃办学。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公元635年(贞观九年),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 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高士廉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代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上一篇:000966

下一篇:中创信测60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