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絜青为什么能让赵清阁放弃老舍回归家庭?
现代著名剧作家杜宣先生有这么一段话:"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独身可以,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们。"而他提到的赵清阁,是近代中国的才女之一。对于老舍而言,她是红颜知己,是"不思量,自难忘";而对于老舍的发妻胡絜青而言,她是插足者,是第三人。这个三个人的故事,无论怎样,都显得局促而又怪异。但抛开道德观念,我其实还是佩服这两位女性的。胡絜青对家庭的担当,赵清阁的果敢,这两种精神品质都是新时代女性的体现。一、糟糠之妻:自由恋爱,在战火中的丧偶式婚姻胡絜青和老舍的相遇,可以说是日久生情,从相识到相恋到婚姻,都是中规中矩,平淡如水。当年,25岁的胡絜青就读于北京师范学校,爱好文学的她还和几位女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团体,起名为"真社",她自己还成为了这个社团的代表。1930年,恰逢老舍从英国回国,胡絜青邀请留学回来的老舍到学校座谈,两个人就此相识。相同的爱好让两个年轻人逐渐靠近。老舍对胡絜青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你不爱吭声……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就这样,1931年,在罗常培先生的主持下,老舍和胡絜青结为了夫妇。这样的婚姻历程很普遍,而胡絜青也为这个家庭操劳许多。当1937年,抗战之时,她支持老舍上前线抗战,而自己在北平照顾一儿一女,孝顺婆婆,这样的日子,她过了五年。胡絜青的力量强大得令人害怕。这五年对于她而言,完全就是丧偶式婚姻。她自己一个人能够独自面对繁琐的家务,忍受分别的痛苦以及战火的威胁,其内心是得多么顽强坚毅啊!要知道,在此之前,她也是个出身于小资家庭的乖乖女,还是齐白石的徒弟,才华过人,自小她就懂得女子要自立,长大后还和母亲说要去读书,要自食其力。在这分离的五年里,她也真的做到了,以自己的力量撑起孩子们的半边天。这份勇气和力量,也许是来自对丈夫的爱,但更多还是胡絜青自己内心中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感。
2,老舍与赵清阁在一起多长时间
1938年2月开始老舍与赵清阁同居半年左右时间。《文艺战线》主编胡绍轩宴请前来参加抗战的文艺工作者,年少有为的才女赵清阁也在被邀之列。大名鼎鼎的老舍也出席了这次宴会,那时的赵清阁不知情爱为何物,对老舍只是如旁人一样的仰慕,仰慕他的才华。而对于赵清阁来说,对方“艰苦”的条件并不是让她后退的理由,狭小杂乱的房间足以营造爱情小屋。就算生活清贫,穷到吃不上饭,只要两人真心对待,赵清阁就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老舍人物评价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3,赵清阁为什么拒绝与老舍私奔?
赵清阁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官僚家族,年幼丧母的赵清阁从小就寄人篱下在舅舅家长大,原因就在于她的继母思想保守,一直想要让赵清阁休学嫁人,一气之下刚烈的赵清阁就搬到了舅舅家住,在她17岁那年,她因为学业到上海闯荡,虽然学的是美术专业,但她对文字有着近乎狂热的爱好,文采出众的她为当时的《女子月刊》撰稿,并收到鲁迅的赏识,当年老舍在发表《骆驼祥子》的时候,她也在《妇女文化》月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文化剧本《模特儿》。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赵清阁24岁那年,她和老舍一同受聘于重庆的“文协”,老舍是当时的总务部主任,赵清阁则是组织部的干事,虽然当时老舍已年近中年,并有一儿一女,但二人因为在文学上的爱好越走越近,再加上老舍的原配妻子胡挈青在北京带孩子,老舍因为工作在重庆,这一分开竟是七年,这七年之痒还是异地,老舍和赵清阁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多久,由于老舍的名气,他和赵清阁的事情很快传到了胡挈青的耳中,胡挈青带着孩子一同赶往重庆“捉奸”,老舍自然是没有让胡挈青和赵清阁见面,他将胡挈青安顿好就“消失”了,赵清阁对老舍的这种行为非常失望,一气之下也离开了重庆,老舍在赵清阁离开后只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回归了家庭。抗战结束后,老舍在胡挈青生下小女儿后,再次找到赵清阁,要求私奔,然而赵清阁明确的拒绝了老舍的要求,并说“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是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块儿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就是这句话,为老舍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而赵清阁终身未婚,原因也在于老舍,最后在1999年去世,去世前将与老舍的书信烧光,这段不伦的感情才最终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