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延昭是谁
杨延昭是谁?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中,他在父兄或战死或失踪的危局下担当重任,一力撑起整个杨家,后又长期带兵镇守边关于外敌作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上的杨延昭和故事里不大相同,首先,杨业的确有七个儿子,但杨延昭不是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至于为什么会被称呼为杨六郎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在契丹人的文化中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而杨延昭每和辽人作战大概总能占到不少便宜,辽人觉得他很难缠,就以北斗七星之一代指,把镇守边关城镇的他呼为六郎。第二种原因大概是宋代的称呼是按照同辈在整个族中的大小排名,杨延昭虽然是杨业的长子,但在杨家整个大家族中同辈里排行第六,所以叫杨六郎。另外杨六郎最早不是叫杨延昭,而是叫杨延朗,为什么改名呢?是因为要避讳,可皇室老赵家开国时往上封的几代君王都没有名字带“朗”字的,这个避讳怎么来的?原来是因为宋真宗的一个梦,老赵家多出来一个祖先。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时因为和辽国作战未能获胜,不得已和辽国签订了以岁币换和平的“澶渊之盟”,签订了这个条约之后,他总觉得不好受,总在想签订了这种条约,后世该怎么评价他啊?为了消除签订了城下之盟的不利影响,他以梦见神人为由搞出了“封禅”的把戏,把自己比喻为圣君,而群臣们也都心知肚明,一拥而上的奉承宋真宗 ,让这位活在梦里的皇帝越来越上瘾,某天又说做梦了,梦见神人指引,告诉他赵家祖先其实是赵玄朗(民间传说的财神赵公明,他的本名就叫朗)。因为这个梦,老赵家的祖先和神仙挂上了钩,瞬间就高大上了,然后就传旨天下要避祖先名讳中的“玄”字和“朗”字,于是名字碰在一起的杨六郎就只好改名杨延昭了。历史上的杨家在北宋属于中等将门,远不如同为边关镇守的折家、种家等将门,更不要说和开国将门潘家、曹家等相比较,杨延昭做的官也不大,他的最后一个官职是从保州防御使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保州防御使只有从五品,既然是调任而不是升任,那么这个高阳关副都部署也不会超出五品,毕竟宋代是以文御武,你边疆一地守将的官不可能大过四品的知州或知府。至于杨家将为何偌大的名声,大概是沾了杨业的光,他的经历最坎坷传奇,从北汉最后灭亡时还在抵抗宋朝的战将到成为宋将在雍熙北伐时战死,或许中间有冤屈,所以老百姓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帮他正名,再加上北宋外战不利,老百姓需要英雄寄托,杨家将的故事正当其时,于是流传下来的杨家将故事就让杨家将成为大宋第一将门。
2,杨延昭简介
杨延昭 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号杨六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真宗所臆造的圣祖赵玄朗讳名改,杨业之子,宋朝名将。 太平兴国四年杨业归宋后,杨延昭以父荫补为供奉官,从杨业征战疆场。雍熙三年(986)宋军大举攻辽,杨业任西路军副统帅,进攻应州、朔州,杨延昭任先锋,在围攻朔州的战斗中,“流矢贯臂”而“斗益急”。同年,杨业殉节,杨延昭升为崇仪副使任景州知州;后因江、淮地区凶年歉收,改任江南、淮南都巡检使。又升崇仪使、知定远军(由景州改),改保州缘边都巡检使。 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999)九月,辽圣宗、萧(绰)太后率军攻宋。十月,攻遂城(今徐水西),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昭适在遂城,遂城“城小无备”,萧太后亲临遂州城下,围攻数日,“众心危惧”,杨延昭调“集城下丁壮护守,偶大寒,命汲水注城外,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近”,杨延昭以冰城智守遂城,辽军只得撤围退兵。次年二月,杨延昭以功升莫州刺史。咸平四年四月,杨延昭升本州团练使。七月,宋以王显为都部署、负责河北西半部防务,杨延昭任前阵钤辖。十月,萧太后、辽圣宗再次亲率军侵宋,杨延昭与杨嗣等会师威虏军(遂城),都部署未出兵,杨延昭与杨嗣等伏精兵于羊山之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诱使辽军进入伏击地,伏兵突起,“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能用”,辽军先胜后败,杨延昭、杨嗣等部队损失也不少,辽军虽进至满城(遂城西南,今保定西北),不得不“以泥淖班师”。 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四月,辽军攻宋,“望都之战”宋军大败。六月,杨延昭改任保州、威虏军、静戎军(今徐水)缘边都巡检使,驻保州,负责河北路西北部防务。 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春,杨延昭改任宁边军(今蠡县)部署,并增加兵力至万人。同年闰九月,辽圣宗、萧太后率军大举攻宋。十一月,在宰相寇准坚请下宋真宗亲征,北上澶州,辽军也进至澶州城北,杨延昭审视战略形势,向宋真宗建议:“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一心求和的宋真宗不予答复,杨延昭“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同年十二月,宋辽于澶州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景德二年正月,宋真宗部署宋辽和议以后的河北防务,杨延昭改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止令在保州,遣同巡检往来巡警”,如遇军情,再率部下赴援。次年,升领防御使,后又改任高阳关(今高阳东)副都部署,连任九年。大中祥符七年(1014)死,终年57岁。杨延昭与士卒同甘苦,智勇善战,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深受士卒的拥戴,镇守河北边关20余年,威震辽境,被称为杨六郎。子三人,以杨文广最著名。
3,杨延昭简介 杨延昭是老几?
杨延昭画像 杨家将的故事可是家喻户晓,杨延昭是大将杨业的长子。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与小说作品中的杨延昭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下面介绍下历史上的杨延昭。 杨延昭简介 958年,杨延昭出生。幼年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军阵之类的游戏,性格上比较的沉默寡言。并且经常跟随着父亲杨业出征。 976-983年,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率军攻打应、朔二州的时候杨延昭担任先锋,作战异常英勇,后来曾经担任过崇仪副使职、江、淮南都巡检使、崇仪使、保州缘边都巡检使等职。 999年,杨延昭成功守住了遂城,迫使辽军攻城不下,最终撤退,因为有功,被升任莫州刺史。 1000年,杨延昭在羊山再次大败辽军,杨延昭晋升本州团练使。 1002年,杨延昭被辽军打败,但是朝廷宽宥了杨延昭的败军之责。 1003年,辽军进攻望都,杨延昭被任命为都巡检使、宁边军部署。 1004年,杨延昭的军队被增至一万人,养颜好率军打败辽军,俘获甚多。之后杨延昭被任命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 1005年,杨延昭升任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由于不懂得吏事,将事物交给小军官周正处理,受到周正的蒙蔽,周正借机为奸作恶,杨延昭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告诫。 1014年,杨延昭去世杨延昭简介,享年57岁。 杨延昭是老几 杨延昭,又被称为杨六郎,是北宋时期的一员带兵的将领,曾经担任过北宋时期的很多官职,可以说受到了当时北宋的皇帝的重用,一生之中多次打败辽国军队,称得上是一位颇有战功的猛将,提到人们一般都认为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杨延昭是老六的缘故,其实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下面介绍一下杨延昭到底是老几。 杨延昭在中国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杨延昭简介,这是因为杨延昭是传统评书《杨家将》的主角的缘故,而当年《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尽人皆知,在文艺作品《杨家将》中杨延昭的父亲杨继业一共拥有八个儿子,杨延昭在其中确实是排行第六,因此人称杨六郎,因为《杨家将》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杨延昭是老六。 其实历史上杨延昭确有其人,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的长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可能是因为在整个大家族中的男丁中排行第六,并不是指杨延昭是其父亲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同时杨延昭是抗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将领,在对辽国的作战中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因此杨延昭在辽军中知名度也非常的高,曾经多次打败辽军,因此辽军一听说杨延昭就非常的害怕,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于是就把杨延昭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因此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杨延昭到底是老几?杨延昭是其父亲杨业的长子,是老大,但是可能在整个杨氏家族中排行第六,是老六。
4,杨延昭有几个老婆儿子
杨延昭——镇守边庭的杨家将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他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杨延昭简介,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杨延昭简介,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虽然他是长子)。到他去世时,宋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有说法是,唐宋时期流行行第称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内,同辈中按年龄排行。例如范纯粹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谓人称“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称)”。所以,杨延昭虽为杨业长子,但在大排行中降为第六。又说他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