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临死前迟迟不咽气 直至心腹耳边说了两句话
李鸿章的一生代表清廷与列强签下了30多个条约,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平的条约。正是这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使得李鸿章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对这位晚清中兴名臣的评价也逐渐接近真实历史。 无论李鸿章有多大的过失,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清史稿》中晚清这段历史,是满清遗老遗少撰写,他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还是非常有权威性的。《清史稿·李鸿章传》中这样评价李鸿章: “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然而,有三人的评价可以说明李鸿章确实值得人们尊重,分别是毛主席、伊藤博文和慈禧太后。毛主席:水浅而舟大也;伊藤博文: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再造玄黄之人。 无乱是洋务运动中大显其手,还是谈判桌上与列强据理力争,李鸿章都堪称一位顶级高手。梁启超更是盛赞,“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可惜历史没能给他太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列强签下了生平最后一个屈辱条约,《辛丑条约》。李鸿章累了,早在一年前他已经患病,北上期间更是染上风寒,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心情越发悲愤,他终于还是卧床不起了。 11月的北京城,早晚已有凉意,李鸿章的病情越发严重,所有人都清楚,这位纵横捭阖的老人可能熬不过冬天了。李鸿章病重的消息传开后,心腹周馥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李鸿章居住的北京贤良寺。 11月6日,李鸿章已经处于了临终状态,部下呼唤能答应,但无法张嘴说话。次日午刻,李鸿章两眼炯炯有神,张着口似乎要说什么。这时,周馥贴在李鸿章耳边说道,“李大人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未了之事,我辈可办,请放心去吧!” 周馥话语刚落,只见李鸿章忽然睁大双眼,两行清泪从眼角流出,嘴唇则喃喃颤动,不久气绝身亡,终年78岁。消息传来,慈禧太后叹息曰,“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
2,李鸿章临死前,大臣说了什么,他才闭上眼睛?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建立了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政府立下大功!后来又参与镇压捻军。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后建北洋水师,曾使清政府海上称霸亚洲十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战败!清庭每年投入军费400万两的北洋水师也又让其搞成了李家军。正是因为慈禧的贪权无能、李鸿章带头,才使得中国清末在外患严重到都快灭国亡种的情况下走向了四分五裂。实际上李鸿章临终前,守在身边的还有马玉昆。他俩目睹了李鸿章逝世前的一个多小时,俄国公使还拿着文件来到李鸿章的病榻前,逼迫李鸿章在中俄交收条约上签字,李鸿章推动洋务,力图自强,全力想要改变晚清落后的现状,却多以失败而告终。被迫代表清朝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尽力据理力争,尽可能减小中国的损失,但是一个腐朽的国家不是一个人就能拯救的。争议很大,其中好多都是人云亦云的。事实上李鸿章生活的年代距今并不远,后来的组建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等事件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事都能看出李鸿章的国际视野开阔,对晚清国力以及国内外差距具有深刻的见识。反映他人生情况的资料并不少,我们完全应该能给他一个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是太平天国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他先是给曾国藩当门生,后来在曾国藩的授意下组建了淮军。和曾国藩相比,李鸿章更务实,“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李鸿章不仅不是大汉奸,他还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晚清中国的脊梁所在。作为“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之所以没有想张之洞,左宗棠,曾国潘那样饱受好评,很大一部分就出于他的外交官身份。
3,周馥的家族
周馥家族除了上辈为下辈作出垂范外,还注意平时的言传身教。周馥嗜好读书,尤喜历代诗文、诗话,未偿一日释卷,写下了大量著作及诗篇,后人将其著述整理成全集34卷。在对子女垂教方面,写就示儿诗23首。《示海铭二儿》写道:“武候戒子书,淡泊与宁静;圣人为世师,忠恕重垂警;所贵收放心,欲绝外物屏;改过如扫地,时见尘满境;读书如尝食,甘苦在心领;一步一从容,即事即思省;久久心自明,豁然开万顷;矢志金石坚,造物难为梗。” 周馥的原配夫人吴氏,出身农家,勤劳聪慧,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始终保持了一个劳动妇女的本色。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她的丈夫周馥大富大贵之后,她依然节衣缩食,追求自己心中的灵魂生活,做了许多积德行善的好事。1864年,周馥任职江苏,接吴氏住金陵。之后数十年中,夫宦游南北,吴氏皆随之任所,她虽为总督夫人,却从来不贪图富贵,去追求奢靡的贵夫人生活。进城之后,她把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一万两银子存典生息,在无为万顷圩购田1000亩为义庄,名为“乐济会”,赈济桑梓灾民。吴氏夫人的这个“乐济会”是建德县的第一个慈善机构,此举感动了皖抚大人,奏准当朝,为她建造牌坊,以彰善德。吴氏夫人70大寿时,儿孙们要为她大肆庆贺一番,可她坚持不同意摆宴,以免残杀生灵。后来儿孙们只好把做寿的钱分头去操办慈善事业。周学熙是吴氏生养的小儿子,她十分疼爱,但不溺爱,从小就教育他要勤俭、善理财、怜孤寡、助乡邻、若浪费钱财,攀高比阔,就严加斥责。后来周学熙即使位居高官,成了名闻遐尔的大实业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财富,但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除公务大事和庆典应酬外,终年总是穿着布衣和家乡土布缝制的布褂。而且谨记母训,热心家乡的福利事业,在池州几县,捐建农林公会,倡导种茶栽桑养蚕,建立缫丝厂,兴办商业讲习所和中医传习所,建秋浦电灯厂和东流码头、文庙大成殿,“寿”字崖山房、铁佛寺万善桥等。 周馥后代才俊辈出。周馥长子周学海,是一名颇有声望的医学家。在周学海的5个儿子中,长子周今觉是著名数学家和邮票大王;三子周叔弢知名度最高,既是著名实业家,又是一代藏书大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今觉的长子周震良,既是收藏家,又是山东工学院电机系教授;次子周煦良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上海华东师大外语系主任,一生著作良多;三子周炜良,是世界级的杰出数学家。周叔弢10个子女,有8人是高等学府的知名教授;除长子周一良外,次子周珏良是著名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三子周艮良是建筑设计专家;四子周杲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教授;五子周以良是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家森林植物学学术带头人;六子周治良,曾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建筑师;七子周景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地质学会分析测试委员会主任;次女周与良是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家(丈夫为著名诗人穆旦)。 周馥的四子周学熙则是大名鼎鼎的北方民族工业奠基人。周学熙的长子周志辅,集实业家和收藏大家于一身,人称戏单大王;三子周叔迦,现代著名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周叔迦的长子周绍良,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家,号称古墨大王,一生笔耕不辍,论著达二十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周学熙也和他的父亲周馥一样,晚年归隐北戴河趣园,吟诗作文,留下了很多诗作,并将诗稿“付儿辈笔录存之”,以便常读常警示。他为儿孙们留下的《示儿最后语》中写道:“先公笃信程朱学,孝儿传家忠厚传。门祚兴衰原有自,愿儿诗礼教诸孙”;“祖宗积德远功名,我为功名累一生。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传家声。”在教诲儿孙的同时,他还注重看行动。当他得知二子志俊1946年在老家至德梅城创办敬慈小学,仁惠诊所时,十分高兴,立即赋诗鼓励。他在诗题中写道:“光绪戊寅(1878),先公遗命办施医事,忽忽七十年,此愿未偿,今当儿子明焯始定章则,成立至德卫生会,开办医院,聊以告慰“,并在诗中夸奖说:”于今创业堪垂统,继述还期后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