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历史@小优创作中心@小优助手@小优热门

时间:2023-12-22 12:38:00编辑:生活君

1,三国吴国人物

三国吴国人物有:1、孙权:即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吴国建立人。2、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3、吕蒙: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4、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东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5、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孙权的重要将领。6、董袭: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7、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汉未年群雄孙权麾下将领,曾任别部司马,最后官至偏将军。8、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群雄孔融、刘繇将领,后投靠孙策。9、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东汉末年孙权麾下官吏,官至郁林太守、偏将军。10、诸葛谨:字子瑜,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供职与孙吴政权,也是孙吴太傅权臣诸葛恪的父亲。

2,三国时期吴国现在哪里

三国时期吴国包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3,古代吴国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吴国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部分等,其首都包括现在的江苏南京和湖北鄂州。吴国,是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史学界称为孙吴。 古代吴国是现在的哪里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同年9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吴国也称为东吴,是三国里面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 古代吴国历经52年,时间范围为公元229年5月23日 -公元 280年5月1日,主要城市包括荆州、吴郡、山阴、富春等。

4,吴国是哪个朝代

问题一:吴国是那个朝代的? 历史的吴国有4个:
春秋时吴国,又称勾吴。
三国时的孙吴政权。
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
晋朝郡一级的封国。
春秋时期吴国(前12世纪D前473年),由华夏族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三国时的孙吴政权
吴国(229年5月23日[1-2] ―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帝,共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五十九年)。
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国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公元937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0年。
晋朝郡一级的封国
吴国是吴王的地方性封国,隶属朝廷(晋朝),吴国范畴是原吴郡所在地。西晋时吴国仅一任吴王,东晋时也是一任吴王。
在晋朝,吴王只享领吴国的俸禄,世袭罔替,但吴王不拥有吴国的军政大权,而是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对吴国进行管理。管理吴国的中央最高官员称为吴国内史。经朝廷批准后的吴王接班人便称为吴国世子。吴王的母亲则称为吴太妃。
问题二:吴国是什么朝代 中国历史上的吴国有4个:第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吴国;第二个是西汉初所分封的吴国;第三个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史称“东吴”);第四个是五代十国时的吴国。
问题三:吴国是什么年代的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问题四:2千多年前的吴国和越国是那个时代的吴国是什么年代的? 1,东周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吴国(前12世纪D前473年),越国(公元前2032―公元前110年)
2,两国曾在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在荀子王霸中被认为春秋五霸之二,但在史记中不被认可
春秋五霸
司马迁(史记)主张: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旅)、秦穆公(赢任好)、宋襄公(子兹甫)
荀子(荀子?王霸)主张: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旅)、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问题五:吴国位于现在哪里? 不对,
三国的吴国,又称东吴,是孙权父子建立的,都城在南京,包括长江以南、四川以东的绝大部分;
春秋的吴国,国王是有名的阖闾和夫差父子,都城在苏州。
问题六:三国时期吴国的定都在今天哪个地方? 建业 即南京.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建业,吴国都城。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百姓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定都武昌的东吴朝廷;所以孙权虽然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但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仍旧还都建业。后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孙权于黄龙元年秋,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
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改称“建邺”
问题七:吴国和越国所处的年代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吴国(前12世纪D前473年),大致在春秋时代。
越国(公元前2032―公元前110年)则是横跨春秋战国两个时代。
问题八:三国时期吴国什么时候灭亡的? 晋灭吴之战,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晋具有各方面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终于迅速取胜。弱小的吴国面对强敌,反而轻敌大意,毫无有效全面的防备措施,结果一败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的灭蜀,使司马氏势力进一步加强。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子司马炎嗣相国、晋王位,继掌魏国朝政。同年十二月,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登皇位(即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都洛阳。这样,魏灭蜀、晋代魏,变三国鼎立为晋与吴的南北对峙。
司马昭曾有灭蜀之后三年就灭吴平天下的设想,但灭蜀后,因师老民疲,又缺乏灭吴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强大水军,灭吴之举暂停。司马氏转而采取措施整顿内部,如任用贤能,废除苛法,减免赋役,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此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加强实力基础。司马氏还特意厚待归降的蜀国君臣。如封刘禅为安乐公,后来还征用诸葛亮孙诸葛京“随才署吏”,其他蜀国降臣封侯者有50余人,以此稳定巴蜀之众,又示意东吴,收买吴国人心。晋代魏后,晋帝司马炎又遣使与吴讲和,作缓兵之计。但与此同时,司马炎抓紧时间,开始作进攻吴国的军事准备。
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卫S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今山东临淄北);司马贫级叫熘葜罹事,镇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以这些地区作为进军的基地。羊祜是极力主张并参与密谋灭吴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阳与东吴名将陆抗对峙,善施恩惠,如主动送还吴军俘虏、吴国禾麦、吴人射伤的禽兽等,使“吴人翕然悦服”。吴人北来归降者不绝。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以王浚为益州刺史,密命他制造大船,训练水军,“为顺流之计”。王浚遂着手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上游逐渐建立起来了。
正当晋朝国力日盛,积极准备平吴的时候,江东的孙吴却是每况愈下。早在孙权晚年,由于赋役苛重,吴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已有所发展,社会矛盾加剧。晚年的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孙权死后,围绕继位和权力问题,引发了一连串的宫廷内争和帝位更迭,进一步加剧了吴国的混乱。及至吴元兴元年(264年),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被迎立为帝后,情况更加不可收拾。孙皓昏庸无道,即位后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搞得吴国“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离心离德。孙皓对西晋的威胁,毫无戒心,有时也派兵攻晋,但多因草率而无功。他迷信长江天险可保平安,从未认真在战备上下功夫。名将陆抗觉察到晋有灭吴的意图,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强备战,他还预见到晋兵会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特别要求加强建平(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兵力。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顺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之以呈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孙皓对陆抗、吾彦的建议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视。
陆抗也在忧虑中死去。吴国的衰落,孙皓的昏庸,为晋的顺利灭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咸宁五年(279年),王浚、杜预(时羊祜已死)以吴主孙皓“荒淫凶虐”,上书建议司马炎“宜速征伐”,举兵平吴。
司马炎即于这年十一月开始了平吴的大进军。
晋军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分六路出击:镇军将军、琅e王司马谱宰さ叵纶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由和州出击),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平南将军胡奋出击夏口(属今湖北武汉市),镇南大将军杜......>>
问题九:三国时期吴国国都是哪里? 南京
六朝时期,孙吴改秣陵为“建业”,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并定为首都,又将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郡治迁来建业。西晋初,改建业为“建邺”,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故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首都均称建康,同时也是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所在。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业与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扬州,还可用郡治之名――丹阳,但“建邺”仅是西晋一代三十余年之名,西晋时的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亦在建邺。

5,吴国是谁建立的

问题一:吴国创建者是谁? 据七年级历史书记载,是孙权。
问题二:春秋时期的吴国是谁建立的啊? 编辑本段春秋时期的吴国(约前11世纪―前473年) 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勾吴帝王世系 吴王为姬姓吴氏 (摘自《史记》,但不大可信) 01 吴太公 姬太伯 02 姬仲雍 03 姬季简 04 姬叔达 05 姬周章 (吴公开始称王) 06姬熊遂 07姬柯相 08 姬鸠夷 09 姬馀桥疑吾 10 姬柯卢 11 姬周繇 12姬屈羽 13 姬夷吾 14 姬禽处 15 姬转 16 姬颇高 17 姬句卑 18 姬去齐?─前586年 19 姬乘 (又名寿梦) 前585年─前561年,25年 20 姬遏 (又名诸樊) 前560年─前548年,13年 21 姬馀祭(《左传》作戴吴)前547年─前544年,4年 22 姬馀昧(《左传》作夷末)前543年─前527年,17年 23 吴武王 姬州於 (又名僚)前526年─前515年,12年 24 姬光 (又名阖闾)前514年─前496年,19年 25 姬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23年
问题三:谁是“吴国”的建立者? 1、吴国(约前11世纪―前473年)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吴民族上古史
上古神话时代(亘古时期)
天虞大神及麻姑创世
中古桓生时代(约六、七千年前)
[东海神君初代建国]
相传,东海神君天吴氏是天虞大神的後代,吴即虞。大约7000年前,通古斯的游牧涉猎民族在受命于天的天吴氏统领下迁徙至“吴那罗”(意为东之国度、日之国度、大之国度、天之国度)--东海(今东海、黄海和渤海域),并於羽山 (一说虞山)会盟东海诸侯,建立了初代东亚奴隶制联邦国家--东海那罗国。是时,东海那罗的先民通用古吴语,属古东夷语系。其间,东迁民族不断与其他民族 (主要是东海百越诸族)相融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泛民族群体--东夷。
近古英雄时代(约五千年前)
[蚩尤天王涿鹿大捷]
蚩尤天王统领东夷部众征伐炎、黄,逐鹿中原,并取得了涿鹿大捷。尔後,蚩尤天王统领了东鲜卑利亚南部、满洲大部、韩半岛大部(一说全部)、辽东大部、山东东部、江浙沪全部、皖赣东部以及福建北部等广大东亚地区,并统辖日本及东海列岛,建立了旷古空前的东夷大帝国。
南北朝时代(约四千年前)
南朝:吴那罗(先吴时代。是时,后东夷时代的吴越民族开始形成)
北朝:黎那罗(吴人称其地为“有北之乡”,後为中原民族所同化)
千年大战国时代
[六国时期](约三千年前)
北部:後东夷国、徐国
中部:邗国、句国
南部:吴国、於越国
[统一句吴时代](中原春秋末期)
句吴国阖闾大王、夫差大王先後吞并後东夷国、邗国、徐国、於越国,使鲁臣服,并威服西楚,统一了原东海那罗国南部半壁江山(原吴那罗大部)。
[统一於越时代](中原战国初期)
於越国勾践大王取代吴国称霸,开创后吴国时代。(统一句吴灭亡後,近四十万吴人流亡日本和韩半岛;统一於越灭亡后,亦有万众吴越人奔走东洋)
句吴帝王世系
1. 桓德公 吴太伯
2. 景德公 吴仲雍
3. 穆德公 吴季简
4. 懿德公 吴叔达
5. 太祖大王 吴周章
6. 太宗大王 吴熊遂
7. 高宗大王 吴柯相
8. 中宗大王 吴强鸠夷
9. 仁宗大王 吴余桥疑吾
10. 孝宗大王 吴柯卢吴
11. 肃宗大王 吴周繇
12. 睿宗大王 吴屈羽
13. 端宗大王 吴夷吾
14. 文宗大王 吴禽处
15. 宣宗大王 吴转
16. 哲宗大王 吴颇高
17. 武宗大王 吴句卑
18. 神宗大王 吴去齐
19. 世祖大王 吴寿梦
20. 世宗大王 吴诸樊
21. 孝让君 吴余祭
22. 礼让君 吴余t
23. 恭让君......>>
问题四:魏国,蜀国,吴国,建立是谁 魏国:奠基者曹操,建立者曹丕
蜀国:刘备
吴国:孙权
希望采纳!谢谢!
问题五:三国时期的吴国政权由谁建立? 孙权。
吴国(229年 ―280年),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但是孙权是守成之主,东吴的基业应该说是他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
孙吴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坚为孙权之父,参与讨伐黄巾军及董卓的战役,起初活动在淮南一带。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逐渐向江东发展,奠定基础,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任孙吴政权。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吴国始立,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实际已脱离曹魏控制。229年(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国号为大吴,改元黄龙,吴国正式建国。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亡于西晋。
问题六:吴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断绝了和魏国的藩属关系, 东吴政权正式成立。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确切地说,吴国应该是以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为建国时间。
问题七:我国江南文明源起的吴国是谁建立的? 孙权建立的,孙权占据江东,无力北进,只有向南发展,开发江南,广东和福建的开发,与台湾交往,吴国功不可没。
问题八:吴国位于现在哪里? 不对,
三国的吴国,又称东吴,是孙权父子建立的,都城在南京,包括长江以南、四川以东的绝大部分;
春秋的吴国,国王是有名的阖闾和夫差父子,都城在苏州。
问题九:三国中吴国的建立时间是? 222年接受曹丕授予的吴王称号
229年称帝孙权的地盘是他父兄打下来的,不过表面上还是汉朝的天下,他们是汉朝的官员,来管理东吴地方。
孙权还当国扬州的州牧。
刘备夺取荆州后,天下正式三分,曹操在被,孙权在东南,刘备在西南。此外,公孙氏在东北割据,势力薄弱,三国时期很少顾及他。
曹 *** 后,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帝国。当时很多人都不承认曹魏政权。次年,刘备认为天下不可无君,为了讨伐篡位的曹贼,必须有天子,因此自立为帝。
但刘备称帝后,并没有按照他说的,先讨伐曹魏,而是攻打东吴,来收复被东吴占领的荆州失地。孙权怕曹魏趁机也攻打他,就向曹魏成臣。曹魏封孙权为吴王。从此,建立吴国。这年也就是西元222年。
刘备被孙权打败后,孙权站稳脚跟,立刻和曹魏断交。刘备死后,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主要矛盾是汉、贼(曹魏)之间的矛盾,孙权是次要矛盾,就根孙权和好。孙权认为他自己无法抵抗曹魏,也需要根蜀汉联盟,于是双方抛弃谦虚,共同抵御曹魏。
后来,孙权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建立鼎足之势,因此称帝。这年是西元229年。

6,吴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吴国在现在的江苏。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文化:
吴国的王室来源于周室,吴地的人民为古越族,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最初被中原民族视为蛮族。
干栏式建筑:这类“干栏式建筑”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湿热多雨的地区,是一种底部栽以竖立的木桩使得居住面高离地面的木构建筑,上层住人,纳凉、防潮、可避毒虫禽兽,下层或圈养牲畜。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许多遗址都有发现,如浙江的钱山漾、桐乡罗家角、江苏丹阳香草河、吴兴梅堰等遗址都有此类房子出土。
龙舟竞渡: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吴越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中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稻作:根据近代考古学的证据,水稻就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驯化。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其出土的炭化稻,连同常州圩墩、高邮龙虬庄、昆山少卿山、溧阳神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7,吴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历史表现: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吴破楚入郢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上一篇:王琳达@小优助手

下一篇:赵岩松@小优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