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宾虹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画坛(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自2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了清末民初一味地秉承“四王、吴、恽”的局面,画家们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宋、元时代,另一方面也开始从写生中寻找自己的出路。清初的四僧、扬州画派、金石书画家和海派都成为这一个时期画家们所师承的重点。组织画会、创办刊物、举办展览都是他们的活动形式,一时间显得十分活跃。上海由于是当时中国的头号通商口岸和对外文化窗口,各种画家都在这里云集,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南京和杭州则分别有著名的国立中央大学和杭州艺专,由于教学的需要,加上两地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吸引了一大批各种面目的艺术家在两地生活。在这种百花争艳的气氛中,一批杰出画家脱颖而出,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黄宾虹(1864~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岑,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居杭州。早年参加反清革命。后相继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参与创办和参加多个艺术团体,并主持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美术部编审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以水墨山水画闻名于世。60岁前学古人,60岁到70岁游历名山大川,70岁后自创面目,大器晚成。早年多受渐江、查士标、恽向等的影响,疏朗淡雅,被称作“白宾虹”;晚年则喜浓重的北宋山水,以积墨法求“浑厚华滋”。在近代画家中以重视笔墨著称。创“五笔七墨”之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墨飞动、意境深邃。亦偶作花鸟。卒后,所藏金石书画及遗作俱捐献国家,存于浙江省博物馆。亦擅长美术史论,曾编纂《古画微》等,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拟何绍基意》轴等。
2,黄宾虹的艺术风格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画坛(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自2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了清末民初一味地秉承“四王、吴、恽”的局面,画家们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宋、元时代,另一方面也开始从写生中寻找自己的出路。清初的四僧、扬州画派、金石书画家和海派都成为这一个时期画家们所师承的重点。组织画会、创办刊物、举办展览都是他们的活动形式,一时间显得十分活跃。上海由于是当时中国的头号通商口岸和对外文化窗口,各种画家都在这里云集,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南京和杭州则分别有著名的国立中央大学和杭州艺专,由于教学的需要,加上两地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吸引了一大批各种面目的艺术家在两地生活。在这种百花争艳的气氛中,一批杰出画家脱颖而出,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黄宾虹(1864~1955),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岑,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居杭州。早年参加反清革命。后相继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参与创办和参加多个艺术团体,并主持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美术部编审工作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以水墨山水画闻名于世。60岁前学古人,60岁到70岁游历名山大川,70岁后自创面目,大器晚成。早年多受渐江、查士标、恽向等的影响,疏朗淡雅,被称作“白宾虹”;晚年则喜浓重的北宋山水,以积墨法求“浑厚华滋”。在近代画家中以重视笔墨著称。创“五笔七墨”之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墨飞动、意境深邃。亦偶作花鸟。卒后,所藏金石书画及遗作俱捐献国家,存于浙江省博物馆。亦擅长美术史论,曾编纂《古画微》等,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拟何绍基意》轴等。
3,了解黄宾虹
黄宾虹,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
黄宾虹自少即喜绘画、篆刻,六岁能临摹家藏沈廷瑞(樟崖)山水册。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近现代评论家们都是这样评论黄宾虹的:
“一个了不起的大师,拥有最丰富的精神资源”。
“他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他对于所有艺术的后来者都是一个楷模。”…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北齐南黄”之说,“北齐”指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齐白石,而“南黄”就是指黄宾虹了,由此可见,黄的艺术地位。无论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他都有广泛的研究,而20世纪能有这样广泛学养的艺术家的确是不多的。
黄宾虹的绘画风格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师古人、融化古人造化、形成自己风格。“五笔七墨”即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绘画整理的理论经验,“五笔”指的是“平、留、圆、重、变”。“七墨”指的是“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这一理论经验一直流传后世,给后代的绘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大师黄宾虹的画在近现代得到了大家得赏识公认,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大家的欣赏的,据说当年大师捐画,人家还不要,他再三要求强行给捐了,可是直到30年后包裹才被打开,就连当时他的一个画家友人都说出:“我的画能换一根金条,你的画我欣赏不了…”这样的话。所以黄宾虹的画也经历了白给都没人要的阶段。
其实他的画被有些人所不喜的直接原因是,他的绘画饱含的文化信息太多了,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画不像同时期其他画家的画那样靓丽,评论家傅雷说,欣赏他的画的人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累,需要文学修养,三者缺一都可能导致欣赏不来黄的绘画。黄宾虹自己也曾说:“50年后人们才能懂我的画。”
大师黄宾虹曾说过,画品的高低是深深扎根于人品的,是对一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评定,需要长时间知识文化与修养的积累与历练。黄始终将人品与画品联系在一起。不管是早些年他的画有多么的不被认可,还是近现代的评论家们把他抬得多高,其实都无碍,起码有一点是不变的,大师确实给中国绘画补充了理论经验,给中国文艺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思路。
4,黄宾虹的作品
黄宾虹的作品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等。黄宾虹著作有:《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知名画作有《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山林秋色》轴,纸本着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此图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远景为山坡,古松苍郁,有几间平房,前后错落。园后有四角亭,亭中坐一人。《湖山晴霭》是黄宾虹描绘江南秀丽景色的佳作。他一反常用的重墨画法,先以淋漓的水墨任意泼写,然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用花青勾勒皴擦,再以淡赭色作适当铺垫,使之色墨交融,浑然一片,传神般地呈现出江南晴霭胜景。黄宾虹介绍: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至1955年3月25日),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安徽歙县,现代杰出画家,美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黄宾虹早期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并在上海、北京等地各艺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给后人留下了超凡脱俗、意象万千的山水画艺术。黄宾虹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其晚年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1955年3月25日于杭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