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潮什么意思?什么引起的?
黑潮
Kuroshio Current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即日本暖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以及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北纬35°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位于渤海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亦称千岛寒流)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公里。
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夏季,它的表层水温达30℃,到了冬季,水温也不低于20℃。在我国台湾的东面,黑潮的流宽达280公里,厚500米,流速1节~1.5节(一节=1.852公里/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公里,速度却加快到2.5节,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4节,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6节~7节,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所以说,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热站",通过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和能量的传递,不断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然而,改造海洋暖流使气候变暖至今仍是"纸上谈兵",能否可行并付诸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积蓄着的热能,造福人类,还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并将成为各国科学家亟待攻克的世纪难题。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 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 相对于800分巴面 )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 190 厘米/秒以上 ,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 ,深约 600 米 。流量约为 71×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 150°附近又分出一支 ,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在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2,黑潮是怎么来的?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3,什么是黑潮?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相对于所流经的海域来说,它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黑潮起源于菲律宾东南,是北赤道流的一个向北分支的延伸。主流沿巴士海峡东侧北上,经台湾东岸苏澳至与那国岛之间进入东海,然后沿东海陆架边缘与陆坡毗连区域流向东北,至奄美大岛以西约北纬29°、东经128°附近折向东,经吐噶喇和大隅海峡离开东海返回太平洋,并沿日本南岸东流。
黑潮在东海的途径终年比较稳定,它相当于100或200米层上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带。可以用100米层上的20℃等温线或200米层上的18℃等温线来表征。
黑潮以流速强、流幅窄和厚度大而著称。吕宋岛附近海域的最大流速有2节,在巴士海峡和台湾以东,其流速为3节或以上。进入东海后,流速有所减小,通常为1—2节,至北纬26°30′、东经126°附近,流速又增大,表层流速可达2.5—3节。至屋久岛西南,其表层流速可达3—4节。
黑潮的流幅较窄,约为150公里,大于0.8节流速的黑潮主流宽度变化在70—110公里之间。黑潮的厚度在东海为800—1000米。
在黑潮右侧存在向南的逆流。巴士海峡以东的逆流主要与终年存在的暖涡有关,流速最大为1—2节。在冲绳、奄美大岛附近,逆流流速不大,约0.3—0.5节,厚度较浅。
若以1200米深度作为参考面,黑潮的平均流量为28*106米3/秒。如以700米深度作为起算面,则黑潮在东海的平均流量约为21*106米3/秒。东海黑潮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秋季的流量最小,冬季较高,春季最高,夏季次之。东海黑潮流量的短期变化也较明显,半月中的变化可达10%。黑潮右侧逆流的流量较小,一般在黑潮的三分之一以下。
4,什么是黑潮?
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域,有一股强劲的海流犹如一条巨大的江河,从南向北,滚滚向前,昼夜不息地流淌着。它就是黑潮。黑潮从我国台湾东侧流入东海,继续北上,过吐噶喇海峡,沿日本列岛南面海区流向东北;大约在北纬35°、东经141°附近海域,离开日本海岸蜿蜒东去。黑潮从太平洋的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南北跨越16个纬度,东西跨越115个经度,流经东海和日本南面海区,行程4000多千米,如果加上黑潮续流,全程约6000千米。黑潮的流幅和厚度并不都是一样的。通常它的宽度为150千米,在日本列岛南面海域,黑潮的最大宽度可达200~300千米。它的厚度达1000米以上。黑潮的流速比一般海流要强劲得多。它流速为每小时3~10千米,由此可以计算出黑潮在我国东海的流量为每秒钟约3000万立方米。这个流量相当于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量的1000倍,可见黑潮之流量极为可观。其实,黑潮的水并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清澈透明,因为黑潮水质极少杂质,能见度达30~40米深。不过,当太阳的散射光照射到黑潮海面时,水分子偏重于散射蓝色光波,其他光波如红、黄等色为长波,被水分子吸收。所以,当人们从上往下看海水时,海水成了蓝黑色。这样,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黑潮,以区别于其他的海水。黑潮是由北赤道流转变而来的。由于北赤道流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因此黑潮海流具有高水温、高盐度的特点。据调查,黑潮的表层水温都比较高,夏季27~30℃,冬季表层水温也不低于20℃,比邻近海水高5~6℃,因此,人们又把黑潮称之为“黑潮暖流”。因为黑潮暖流自身拥有大量的热能,黑潮的部分暖水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陆架海区的环流。例如,流过东海的黑潮暖流,在重返太平洋之前,于日本九州南部海面分出一个小分支北上,形成对马海流。对马海流在流经济州岛西南海域时,又一分为二:一支折向东北,穿过朝鲜海峡,径直奔向日本海;另一支折向西北,沿黄海东侧北上,再转入北黄海,进而穿过渤海海峡,向渤海流去,人们称它为黄海暖流。尽管冬季渤海、黄海一带水温显著降低,黄海暖流仍然可显出其高温的特性。地处渤海内的秦皇岛沿岸,因受黑潮暖流的影响,通常能使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由于黑潮暖流的北上,整个黄海有一个明显的高温“水舌”存在,它自济州岛南方海域向北凸进,然后转向渤海海峡,一直扩展到整个渤海。
5,黑潮是什么?
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度北纬35度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湾。渤海湾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流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度;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千米。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在台湾省东方,流宽280千米,厚500米,流速1~1.5节(一节为52千米/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千米,速度却加快到2.5节,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岬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4节,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6~7节,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黑潮还与气候的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受惠于黑潮的环绕。中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日本有句农谚:“问荒年熟年,看海洋变迁。”说的就是黑潮对气候的影响。
6,什么是黑潮?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7,黑潮之谜是怎么样的呢?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黑潮与气候
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是受惠于黑潮环绕。我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复苏。这是因为,海洋暖流对大气有直接影响。据科学家计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1℃释放出的热量,可使3 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而海又是透明的,太阳辐射能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1℃,其放出的热能可使全球大气增加60℃!
黑潮对东海的作用
黑潮在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相对于800分巴面)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米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形成寒暖流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190厘米/秒以上,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深约600米。流量约为71 106米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150°附近又分出一支,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黑潮的水不黑
黑潮的水并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清澈透明。这是因为黑潮水质极少杂质,能见度达30~40米深。不过,在太阳的散射光照射下,其他光波如红、黄等色为长波,被水分子吸引,只有黑蓝色的光波被反射,所以,当人们从上往下看海水时,海水成了蓝黑色。这样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黑潮,以区别于其他的一般海水。
8,什么是黑潮?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度、北纬35度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湾。渤海湾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度;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千米。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在台湾省东部,流宽280千米,厚500米,流速1.825~2.735千米/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千米,速度却加快到4.5625千米/小时,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呷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7.3千米/小时,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10.95~12.775千米/小时,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
9,关于黑潮有哪些介绍?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蓝若靛青,所以被称为黑潮。其实,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对折光的散射,藻类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观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黑潮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中国台湾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的南部流去,于东经142度、北纬35度附近海域结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岛附近,黑潮分出一支来到中国的黄海和渤海湾。渤海湾的秦皇岛港冬季不封冻,就是受这股暖流的影响。它的主支向东,一直可追踪到东经160度;还有一支先向东北,与亲潮汇合后转而向东。黑潮的总行程有6000千米。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在台湾省东部,流宽280千米,厚500米,流速1.825~2.735千米/小时;入东海后,虽然流宽减少至150千米,速度却加快到4.5625千米/小时,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呷外海,一般流速可达到7.3千米/小时,不亚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达10.95~12.775千米/小时,比普通机帆船还快。整个黑潮的径流量等于1000条长江。黑潮与气候关系密切。日本气候温暖湿润,就受惠于黑潮环绕。中国青岛与日本的东京、上海与日本九州,纬度相近,而气候却差异不少。当青岛人棉衣上身时。东京人还穿着秋装;当上海已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时,九州的亚热带植物依然绿叶扶疏。日本有句农谚:“问荒年熟年,看海洋变迁。”说的就是黑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国,有人把黑潮比喻为“旱涝预报员”。因为黑潮流动位置的偏移,对中国沿海地区天气旱涝有明显的影响。1953年,黑潮偏离了常年的轨道,大约向南移动了170千米,就在第二年中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见的大水。1957年,它又一次偏离了常轨,平均位置向北移动,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干旱。1958年,它再次北偏,结果,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干旱,同时,华北有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