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天华故事,还要有简介.事迹
刘天华故事刘天华的祖母夏氏青年守寡没儿女,她要求住在乡下的她丈夫的堂兄过继一个男孩给她,取名刘宝珊并供他读书。几年后的一天,夏氏路过一条结冰的河边,听见儿啼,她救了一个冰上弃婴,抱回抚养成了刘宝珊的童养媳。这位出身贫苦的女子婚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大后都成为著名的教授。刘天华是他们的次子,读了几年书,父母去世后贫病失业,靠做临时工糊口。他20岁时病愈后的一天偶尔看见二胡,花了两毛钱买一把,那时二胡被称为叫花子二胡,刘天华却预见它有发展前途。他自己琢磨着拉二胡,有些长进,就自编自创二胡曲。从此,他走上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道路。那时没有音乐学校,他就自学。刘天华天资颖悟又刻苦勤奋,进步很快。他不断地探索技艺,不断地寻师访友博采众长,终于成为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作曲家。20到30年代执教于北京大学和其他三所学校。刘天华不断地向哥哥学习,就是作曲也向半农请教。有一天,他在院子里听见鸟儿叫,灵感突发,记起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想写一首“空山鸟语”。他告诉半农。哥哥说:“这四个字有诗情画意。古诗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境界多美!空山鸟语要把林静山幽体现出来。”一个文学家,一个音乐家,兄弟俩珠联璧合。193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门口停着多辆小轿车,那是一些外国人来听刘天华演奏会。他们认为“中国有什么音乐?”闲来无事,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而来。刘天华演奏自己写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曲。外国人听得大气不敢出,都惊呆了。演出结束后,外国人士都拥上后台争先恐后与刘天华握手,把他团团围住。他们好奇地摸摸看看二胡,说:“小提琴有四根弦,它音色柔美,表现力强,能拉出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乐思;二胡只有两根弦,音色也这么美,表现力也这么强,曲调变化之多不亚于小提琴!真神奇!”他们又看看摸摸琵琶,问道:“这两种乐器构造、音色和演奏技巧都不同,刘先生,你怎么两件都娴熟?在我们国家,很少有一个演奏家能这么熟练地演奏两种乐器呢!”一位德国人说:“没有刘天华,我还不知道中国有音乐。”当有人告诉他们:刘天华还教学生拉小提琴;还在萧友梅创办并亲自指挥的中国第一支管弦乐队中吹小号时,外国人都睁大眼睛喊:“奇才!”刘天华简介: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 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刘天华事迹:一、创作乐曲二、改良二胡三、改良记谱四、改进国乐五、推广国乐教育扩展资料: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天华
2,空山鸟语的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江阴反满青年团”,执掌军号。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3,空山鸟语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刘天华创作。
刘天华(1895-1932)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江苏江阴人。他毕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演奏和教育工作。“五四”前,他处于失业贫困之境,后在一个中学立交音乐,并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广泛学习民间音乐。1932 年起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告示和国力一传音乐吸传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同时自己学习小提琴合作曲技术理论,收集、研究戏曲音乐和民间锣鼓。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借鉴西洋音乐技术,从中汲取养料,柔和渔民建器乐中。共作有二胡曲10首,琵琶曲2首,四祝贺走去二首以及二胡练习曲47手,琵琶练习曲15首。他卫士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将之纳入专业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近代二胡学派的创始人
4,《空山鸟语》的作者是谁?
刘天华刘天华(1895-1932)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江苏江阴人。他毕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演奏和教育工作。“五四”前,他处于失业贫困之境,后在一个中学立交音乐,并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广泛学习民间音乐。1932 年起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告示和国力一传音乐吸传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同时自己学习小提琴合作曲技术理论,收集、研究戏曲音乐和民间锣鼓。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借鉴西洋音乐技术,从中汲取养料,柔和渔民建器乐中。共作有二胡曲10首,琵琶曲2首,四祝贺走去二首以及二胡练习曲47手,琵琶练习曲15首。他卫士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将之纳入专业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近代二胡学派的创始人
5,二胡十大名曲的月夜
刘天华作曲。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