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GO是什么意思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NGO(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鼓励捐赠。
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种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目前全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中国NGO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妇女领域、扶贫领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的“绿色之友”等。
2,什么是NGO组织
NGO组织: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201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草案规定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和开展一次性临时活动的申请登记许可程序,还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扩展资料:特征1).非政府性非政府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部门,它不是政府部门或其附属机构,而是非政府性的组织。非政府组织的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独立于政府之外自主为社会服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同政府平行存在与市场进行公开、公平、平等的竞争。从而克服因政府垄断经营和管理公共产品的体制所带来的公共产品的高成本现象,这也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理由之一。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属性,使它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为建立社会民主与法制提供动力因素。2).组织性非政府组织活动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它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因此,非政府组织消除了个人行为的单打独斗的缺陷,为其组织的发展和为社会公众作一些有益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为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因为是组织性的活动,其活动目标与活动范围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客观上形成了社会、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3).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不仅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一个补充,而且,它们能够为社会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4).自治性非政府组织还是一个自治性组织,它的行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约束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由于它们所做的公益事业是在志愿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们不像其他的社会私人组织和政府组织那样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自主、自愿、自律的主观意愿使非政府组织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5).非政治性非政府组织不参与政治活动,它属于一种中介性组织。因此,非政治性是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非政府组织的非政治性,使得它们有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和公共产品。6).非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既是非政治性的,同时也是非宗教性的。它与那些宗教活动不同,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但不一定为社会来志愿提供有益的公共产品,而非政府组织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却专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政府组织
3,NGO是什么意思
非政府组织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比如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同时,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以鼓励捐赠。
4,ngo 是什么意思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她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机构(NGO),是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相配套的。这种制度的来源,与美国建国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传统有关。
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社会及私人的捐赠。比如美国有力量极其强大的各种私人基金会支撑美国的各种NGO。同时,国家从税收上确立捐赠部分可以抵税的制度,以鼓励捐赠。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英文名称Blue Ocean Protection Association,缩写BOPA,简称蓝丝带协会)为社会公益团体,2007 年6月1日在三亚市民政局注册,主管单位是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
蓝丝带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奉行团结奉献、关爱海洋、共同进步的行为准则,宣传和普及海洋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性,树立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自觉抵制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还给海洋一片蔚蓝。
蓝丝带协会以宣传贯彻海洋保护政策法规,提高全民海洋保护意识,建立相关海洋保护举措,组建志愿者队伍,促进海洋保护科研为工作目标,自筹备以来,已组织了大量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蓝丝带协会是“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的执行者,该计划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旅游局、三亚市人民政府、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局与三亚南山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共同发起,已得到国内外有关单位和组织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蓝丝带协会正以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斗不止,期望承载着保护海洋浓情蜜意的蓝丝带,飘过五湖四海、飞越千山万壑、扎根于亿万人们的心中,成为全世界热爱海洋、关注生态的光辉标志!
5,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非政府组织是西方国家的叫法,泛指与政府组织相对的其他组织。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公共关系学所称的“社会组织”是狭义的。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它有清楚的界限、明确的目标,内部实行明确的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比如,政党、政府、企业、商店、工厂、公司、学校、医院等。二、特征不同非政府组织特征1、非政府性非政府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部门,它不是政府部门或其附属机构,而是非政府性的组织。非政府组织的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独立于政府之外自主为社会服务,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属性,使它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为建立社会民主与法制提供动力因素。2、组织性非政府组织活动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它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同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为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因为是组织性的活动,其活动目标与活动范围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客观上形成了社会、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3、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不仅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一个补充,而且,它们能够为社会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4、自治性非政府组织还是一个自治性组织,它的行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约束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5、非政治性非政府组织不参与政治活动,它属于一种中介性组织。因此,非政治性是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非政府组织的非政治性,使得它们有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和公共产品。6、非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既是非政治性的,同时也是非宗教性的。它与那些宗教活动不同,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但不一定为社会来志愿提供有益的公共产品,而非政府组织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却专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特征1、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2、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3、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体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4、普遍化的行动规范。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5、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成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三、形成过程不同非政府组织形成过程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活动以及它们同联合国的关系都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发展。一直到1968年,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的1296号决议中,规定了联合国同非政府组织关系的法律框架。该决议肯定了非政府组织的范畴,同时允许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以及联合国体系中的其他机构中获得咨询地位。自此以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被有意识地、越来越广泛地引入了联合国体系的运作。社会组织形成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物理学习集合,以及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它们都是人类物理发展的初级社会群体形式。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物理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到21世纪,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和物理关系越来越复杂,初级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物理目标和承担特定物理学史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他动物目前绝大多数社会组织情况都与人类社会早期相似,而蜜蜂蚂蚁等膜翅目昆虫则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社会组织——成虫分为繁殖蜂繁殖蚁、工蜂工蚁和兵蚁。而卵、幼虫则不存在社会组织,但其性别和发育情况则共同决定了它们羽化以后加入哪个社会组织——雄性只能是繁殖蜂繁殖蚁,雌性则可以是三种社会组织中任何一种的成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政府组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组织
6,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NGO。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多源的群体,在非政府组织基础上伴生着许多缩写词。它们包括:INGO——国际非政府组织,例如CARE;BINGO——面向商业的非政府组织;RINGO——宗教非政府组织,例如天主教救济服务;ENGO——环保非政府组织,如Global 2000;GONGO——由政府运行的非政府组织,它们由政府为了符合外缓要求而成立类似非政府组织组织。QUANGO——半自治非政府组织。扩展资料:充分认识非政府组织对于行政改革和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意义。一、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元。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认为社会共同需求的消费品要靠政府系统供给;私人消费品要靠市场系统供给。但实践证明,两者都会因自身局限性而发生失灵。非政府组织则可以弥补它们的缺陷和填补两者留下的空白。二、非政府组织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政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导者。但因为人力、财力、智力的短缺,仅仅依靠政府并不能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公共产品。三、非政府组织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社会机制。在计划经济的传统社会中,政府与社会对话的平台是“单位”。单位制度使党政机关、工厂、商店、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社会团体和宗教团体,以至于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等,成为同一行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庆钰:非政府组织对公共管理的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政府组织
7,NPO与NGO的实质区别
ngo一词的起源
nick young 高扬《200国际ngo在中国》
“非政府组织”(ngo)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可笑的词汇之一。它涵盖了数量如此众多又千差万别的机构,不禁让人迷惑。这种称呼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将椅子、沙发、橱柜甚至电视机统称为“非桌子家具”一样。
那么,这么一个让人不解的词是怎样来的呢?关于“非政府组织”一词的起源,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一位联合国的官员杜撰了这个词。在联合国的词汇中,各会员国的政府机构被统称为“政府组织”(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gos)。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时,联合国就开始邀请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机构出席它的会议和活动,相应地,它需要一种简易的方式来指称这些机构,并最终采纳了“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s)这种叫法。一段时间后,一些存在已久但是从未想到自己属于这个范畴的机构开始自称为“非政府组织”;此后,在所谓的“结社革命”1中,全球成立了数以千万计的新机构,这个词也成为它们用来称呼自己的一个现成的标签。
ngo的发展起源和演变
通古方能晓今,因此值得我们去审视现代ngo的不同起源。首先介绍宗教背景尤其是基督教背景的机构比较合适,因为它们的历史最久远,还与后殖民主义纠缠在一起ngo的基本分类
以上所讲的三种主要传统:宗教传统、人道主义传统和慈善传统之间相互融合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今在本国外开展工作的国际ngo的特点。(全球环境运动也许值得单独考虑,但是本文篇幅有限无法阐述。)这些传统之间决不是互相排斥的,而在很多方面长期有着交叠和混合。例如,一些拨款基金会的基础中显见宗教信仰;而几乎所有没有宗教背景的基金会大致上都可以说成是“人道主义的”。同时,一些宗教机构雇用的专业工作人员并无任何宗教信仰;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宗教信徒在没有任何宗教背景的人道主义机构中工作。
如果把这三种历史传统想象为三条不同的溪流,汇入了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上一段话。值得指出的是,往下,还有好几个显著的支流。
首先,一些专家型、技术型的ngo已经发展起来,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业的一部分。这本书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美国家庭健康国际、派特国际、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和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开发中心等。这些机构提供专业的、非营利性的咨询、培训和项目执行服务。它们的收入几乎完全来自政府援助方的合同和基金会的拨款。它们不是会员机构,一般也不在总部所在国家开展公众筹款、宣传或者“倡导”活动。而且,大体上这些机构支付给专业员工的薪水比得上私营部门付给他/她们的报酬,而不像宗教传统和人道主义传统的ngo通常给员工较低的薪水,或多或少明确地依赖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志愿精神”。总而言之,尽管这些专业的ngo是非营利的,希望实现的社会目标也无可指责,他们中的一些更像商业化的发展咨询公司(许多这些公司也有令人钦佩的社会目标)。刚 才举例时提到的几个机构都是美国的机构。在欧洲也能找到类似的机构,不过这种技术型、非营利性的机构在美国更加常见。毫无疑问,美国存在大量来自私人基金会和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援助方,尽管它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大的项目)的资助刺激了这类机构的发展。这些援助机构需要有效的专业机构来执行项目,因此他们经常指望甚至帮助创立此类非营利性的专业机构。欧洲也有类似的趋势萌芽,但是正如上述,欧洲仍然倾向于将ngo领域和商业领域比较明显地区分开来。
其次,一些原来只在创始国开展工作的机构逐渐开始在其他国家建立项目。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就是一例。尽管该协会的绝大多数资源仍然用在英国国内,它已经开始发展在其他国家的项目。这种进展非常符合逻辑:如果一个人关心动物,为什么只关心生活在英国的动物?在一个日益融合、“全球化”的世界,致力于某项事业的机构不可避免地要寻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追求既定的使命。
这一点对于环境机构来说尤其如此,环境机构自然地倾向于强调: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这类机构来说,专注于拯救世界上的某一局部,而听任其它地方处在危险之中是没有意义的。于是,环境保护论很快就扩展到全球。
许多环境组织是宣传性的机构,也就是通过公共沟通和争论而不是通过发展项目来影响政府、企业和普通公众的行为。这类宣传性的机构是整个ngo图景中另一个独特的且主要的组成部分。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少(尽管许多宗教传统的和人道主义传统的ngo作为对在发展中国家执行项目的补充,也在本国和国际范围内从事宣传活动。)以宣传为主的或者纯粹宣传型的ngo通常需要一个当地的支持者群体,为这些机构的信息提供某种合理性。因此,对中国感兴趣的国际宣传型机构通常会设法与和他们有共同的关注点的中国本土机构(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ngo)建立联系,而不是开办自己的“中国项目”。作为例子,本书中介绍了宣传保护全球河流系统的国际河网以及加拿大的森林保护网络,后者宣传保护英属哥伦比亚的森林,但是发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需要扩展到中国的家具和建筑公司以及加拿大木材的消费者。
许多其它类型的国际宣传和倡导组织也对中国的某些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从残疾人权利(如康复国际)到发展中国家的工厂里的劳工状况(如欧洲的清洁成衣运动和美国的血汗工厂观察)。我们这本书里没有收录这些机构,部分是因为,严格地讲,他们还没有在中国开展活动,也因为关注中国的国际ngo可以多达数千,绝非我们十分有限的资源可以介绍穷尽的。
专业人员(例如律师、牙医或者教师)协会,也可以称为ngo。这些协会为推动职业利益和成员的发展而服务,也对所在领域的公共政策讨论有所贡献,通常也在制定本领域内的标准中起到实际的作用。例如,一个牙外科医生协会可能会制定牙膏的最低标准,该协会的成员资格很可能对于获得牙科行医资格十分有用。在过去的20年里,其他国家的专业协会与中国同类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增长,所涉的专业领域也十分广泛,从物理疗法到监狱管理不一而足。显然,以分享和发展职业技巧和技术而论,这种沟通的繁荣局面对各方都有好处。同样的,我们这本书里也完全不可能囊括众多与中国有些关系的外国职业协会。不过,我们收录了直接支持中国新兴职业发展的两个机构,分别是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美国律师协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协会是一种特殊的自助或者互助团体。所有的社会都有互惠和互助的传统,如果没有这种传统,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存在确实值得怀疑。在美国,能吃苦的个人主义和自恃的移民文化总是伴以成立当地协会和互助协会的团体主义倾向,正如法国作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在《美国的民主政治》一书中所言。19世纪欧洲的工会运动包括了实用的、互相支持的机制如购买者合作社(大量购买食品以降低购买价格)、储蓄协会和教育协会。不论在欧洲还是美国,农场主协会的发展既为农场主们提供非常实用的支持还在公共领域内代表农场主的利益。现今,经济历史学家和政治科学家将所有这些结社活动总称为“公民社会”;不是为了帮助他人而是为了互相帮助而成立的新机构通常也被视为ngo。
这一部分ngo和公民社会的活动在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影子?d?d很自然,因为这些外国的机构是出于自助而不是帮助中国的目的而成立的。不过,我们还是收录了两个自助组织?d?d香港视网膜病变协会和协康会作为例子,它们分别是由慢性病病人和残疾人家庭成立的。
最后一类可能被收录的ngo是数量众多的审视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并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研究中心和研究所。许多这类机构附属于某大学或者政府部门,还有一些是独立的非营利机构。我们不打算收录这类机构,部分是因为很难决定哪些确实能够被称为ngo(它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另外也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我们收录了一些附属于欧洲或者美国某些政党并与中国的政府部门和ngo合作的基金会和研究机构。
这种模式起始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开始定期拨款给由国内四个主要政党各自成立的基金会,这样它们可以以各种方式援助战后重建工作。德国经济复苏后,政府继续支持这些基金会,它们就开始海外项目,例如支持研究、研讨会和一些促进国际间对话的活动,就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德国所有的政治性基金会在本书中都有介绍,它们都一直在中国积极地开展项目。
20世纪80年代,这个模式吸引了冷战时期最后一位美国总统?d?d罗纳德.里根总统的注意,他正在寻找在全世界传播民主价值观的新方法。因此,里根政府成立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每年从美国国会获得大约三千万美元的资金。国会的拨款随即转向其四个机构,其中两个机构?d?d国际共和研究所和(美国)全国国际事务民主学会分别附属于美国的两大政党?d?d共和党和民主党。
我们收录了这些机构是因为它们的工作值得关注,它们通常与中国的政府机构紧密合作,相当多的工作与中国国际化这个重要议题(接下来讨论)相关。然而,它们不是人们很容易接受的ngo原型,即使对于西方人也是如此。从某个角度看,这是将此类机构收录进来的另一个很好的理由。中国ngo领域内的海外观察者和学者通常突出并喜欢嘲笑 “gongo”(由政府组织的ngo)的存在,好像这种现象是中国所特有的。但是事实上,西方国家的政府常常成立一些半自治的机构并提供全额资助,这些机构在引导公共资金进入艺术和科学领域等很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国和美国的政治基金会是完全独立的非营利机构,但是它们依赖政府拨款的事实有助于表明中国政府培育自己的ngo部门并非和国际做法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