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之症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1 21:14:06编辑:生活君

崩漏是什么意思?

崩漏 【概念】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经行吐衄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

什么是崩漏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崩漏,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女性崩漏是什么意思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以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为主要表现的妇科中医重证。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者为漏。崩漏多由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火,阴虚精亏,虚热内扰,血热妄行;素体脾虚,饮食劳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情志不舒,或感受寒湿,瘀血凝滞,血不循经;早婚早育、多产房劳、久病伤肾,封藏不固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阴虚血热型崩漏。证见经来无期,淋漓不断或骤然量多,血色深红,潮热,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或失眠,烦躁,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固经,方用清热固经汤等。②肝郁血热型崩漏。证见经乱无期,时漏时崩,色深红质稠,烦躁易怒,乳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开郁止血,方用丹栀逍遥丸等。③脾虚气陷型崩漏。证见忽然崩下或淋漓不断,血色淡质稀,面色不华,气短无力 ,食少胸闷 ,心悸,或便溏,舌淡,脉虚弱。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固本止崩汤、归脾汤等。④血瘀阻滞型崩漏 。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 ,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痛减,舌暗红有瘀点,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止血,方用桃红四物汤等。⑤肾虚不固型崩漏。证见出血量少,淋漓不止,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淡红或紫暗,腰脊酸软 ,小腹空坠 ,或失眠盗汗 ,烦热,或畏寒,便溏,舌红或淡,脉细数或沉弱。

崩漏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卵巢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出血,而妇科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卵巢功能初熟或趋于衰竭时,故患者大多数为青春期或近绝经期的妇女。本病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妇女经血非时而下,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突然出血,血量颇多,来势猛急者,称之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者,谓之“漏”。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易相互转化。如久崩不止,气血耗伤可变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能转成崩,故在临床上常以崩漏并称。一、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是脾肾气虚、冲任血热和瘀血停滞等原因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而发生崩漏。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崩漏的临床特点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出血时间长短不一,可达数月或仅数日。此类患者排卵功能障碍,无黄体形成,故西医称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的妇女。就崩漏而言,可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不正常出血,如流产、产后出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也可见到“崩”和“漏”的表现,但不是经血来潮,故不列于其中。卵巢功能障碍可以发生在卵泡发育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临床上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类。(1)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殖症),多发生于卵巢功能初熟或趋于衰竭时,故患者大多数为青春期或绝经期的妇女。这一类虽有卵的成熟或不全成熟,但无排卵,无黄体形成,子宫内膜无分泌期变化。主要通过雌激素水平波动来控制子宫内膜的增长和萎缩,因此失去正常月经的规律性。多数患者先有短期停经,但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时间长短不一,有出血达数周,亦有中止一段时间后又复出血。患者常表现贫血。(2)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月经周期尚正常,经期延长,经血量多。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卵巢仍排卵,但由于黄体机能障碍,子宫内膜出血孕酮不下降,故子宫内膜不能如期剥脱。此型较少见。2.诊断(1)询问病史:了解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改变情况。(2)体征: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无生殖器改变体征,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则子宫因受卵泡激素的影响可略大,稍软。(3)基础体温测量: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体温呈单相曲线,有排卵型则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4)诊断性刮宫:如疑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时间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前2~3天;或月经来潮24小时内,刮出内膜做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仅有增生而无分泌现象,即可诊断(正常内膜应为分泌期)。如疑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5天,内膜病理检查增生和分泌现象同时存在,或呈分泌不足现象。在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时,必须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如宫颈癌、子宫肌瘤、流产以及全身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等。三、辨证施治1.血热型(1)实热型【辨证】经血不时忽然大下,漏红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或夹小血块,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干燥,脉洪数或滑数。【施治】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清热固经汤:龟版24g,地骨皮、牡蛎、阿胶、生地各15g,山栀子、棕榈炭、黄芩各9g,地榆、藕节各15g,甘草3g,沙参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2)虚热型【辨证】经血不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日久不净,血色鲜红而质正常或稍稠,心烦潮热,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虚烦不寐,甚则盗汗,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施治】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药】生地黄、白芍、续断各10g,熟地黄12g,黄芩、黄柏、山药各8g,甘草6g。【加减】若出血量多加龙骨20g,牡蛎20g,仙鹤草10g;淋漓不断者,加生蒲黄10g,三七粉(吞)3g;眩晕,烘热易怒,加龟版20g,白芍10g。2.肾虚型(1)偏肾阳虚型【辨证】经来无定期,经量或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冷,或阴冷不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而两尺部为甚。【施治】温肾扶阳,固冲止血。【方药】制附子8g,熟地12g,山药、覆盆子、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各10g,鹿角霜3g,黄芪、赤石脂各15g。【加减】患者若为年少肾气不足,加仙茅、仙灵脾各10g;兼见浮肿、纳差、四肢欠温者,加茯苓10g,砂仁10g,炮姜8g。证见出血量多,色暗红有块,小腹疼痛者,为寒凝致瘀,加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0g。(2)偏肾阴虚型【辨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少不一,下时淋漓,日久不止,血色鲜红,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施治】滋水益阴,止血调经。【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熟地、淮山药各15g,山茱萸、枸杞各10g,甘草6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茯苓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加减】血崩不止者加乌贼骨、阿胶珠各10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g;腰酸者加杜仲10g。3.脾虚型【辨证】经血非时而至,下血淋漓不止,或见暴崩,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肢倦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四肢不温,胸闷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或沉弱,虚大无力。【施治】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举元煎:人参、白术各10g,黄芪15g,炙甘草6g,升麻3g。【加减】若失血过多者加阿胶、焦艾叶、血余炭;若失血多生内热者,加生地炭、地榆炭、贯众炭、仙鹤草;若兼寒者加焦艾叶、炮姜;若挟瘀者加茜草根、三七。4.血瘀型【辨证】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停闭日久又突然暴崩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质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瘀下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沉涩,或弦紧。【施治】化瘀止血,理气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柴胡6g,赤芍12g,当归、川芎、元胡、炒蒲黄、五灵脂、香附各10g,甘草6g,益母草15g。日1剂,水煎,3次分服。【加减】血崩带黑色者加茜草、乌贼骨各10g;腹痛甚者加佛手、青木香各10g。四、辅助治疗1.成药方(1)固经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二至丸、崩漏丸、四红丹、荷叶丸、十灰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型)。(2)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全鹿丸(适用于脾肾阳虚型)。(3)丹栀逍遥丸、七制香附丸、乌金丸、柴胡疏肝丸(适用于肝郁气滞型)。(4)震灵丸、失笑散、四物益母丸、益母丸、益母草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2.验方(1)过江龙(土老虎眼)种仁6~9g,烧存性研末,开水冲服,每日1次(一般用药1~2次血止)。(2)益母草30g。水煎服(适用血瘀型)。(3)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g。水煎服(适用于血热型)。(4)白芍15g,香附12g,生、熟蒲黄各10g。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型)。(5)旱莲草、女贞子各15g,山萸肉、贯众、地榆、生地各12g。水煎服(适用于肾阴不足型)。(6)赤石脂、补骨脂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肾气虚寒型)。(7)槐米、白术各20g,黄芪、旱莲草、乌贼骨各30g,甘草10g。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摄型)。(8)鹿角霜15g,炮姜炭10g,三七6g。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型)。五、调护(1)卧床休息,出血量多者取头低足高位。(2)劳逸适度,应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活动。(3)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消毒。(4)对长期出血淋漓不尽者,应嘱其增加营养,补充铁剂。(5)要经常保持外阴部清洁,宜温水洗涤,勤换内裤,若湿毒致外阴瘙痒,严禁搔抓及热水洗烫。(6)流血多者,应住院治疗观察,避免不良刺激。(7)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防生热助阳。禁房事。

什么是妇女崩漏

崩漏(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多见。 崩漏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西医学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本病病变涉及到冲、任二脉及肝、脾、肾三脏,证候有虚有实。

上一篇:利润率是什么,利润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自惭形秽的意思 @自形助手@惭秽助手@意思助手@网站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