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林木 老寄卖是什么意思?
闽南语骂人。闽南地区商人在几百年前就用起进行对外贸易塞林木,而伐木工人常常将塞林木做成精致家具让商人帮其销售,因此流传下来一句古语叫“塞林木寄卖”。因为其质量上乘,因此商人的家具常常受到马贼的抢夺,因此老人们常常用“小汉偷针长大偷杉”的俗语来告戒年轻人。林木属杉科物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等地区。闽南话的“赛林木”是泉州话中的脏话,意思类似于“草泥马”之类的,不建议去学。历史背景:泉漳片里面泉州话更古老,漳州话更好听更好学,厦门话则是很多辞去泉州,调选漳州。泉州的开发较早,泉州话也就比其他方言更古老。最早记载是在晋时期南迁大量汉人迁徙,所以很多泉州话还保留着古老的汉语,在文白异读方面更古朴,也有说当时的晋市皇族南迁,带来了许多宫廷上古音。
2,“塞林木”是什么意思?
“塞林木”意思是:又称作堵林木、塞林梁、杆林梁。属杉科物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等地区。“塞林木”来源:闽南地区商人在几百年前就用起进行对外贸易塞林木,而伐木工人常常将塞林木做成精致家具让商人帮其销售,因此流传下来一句古语叫“塞林木寄卖”。因为其质量上乘,因此商人的家具常常受到马贼的抢夺,因此老人们常常用“小汉偷针长大偷杉”的俗语来告戒年轻人。
3,举例说明民俗的主要特点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东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巫”,在东北就是“萨满教”。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是家庭传授,这是职业性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盛行。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边缘,宁夏的北部以及新疆。
这个地方相对于汉族,是特别有民族特色的。
我们看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家基本就是一个蒙古包,然后加一架马车。辽阔的草原处处都是他们的家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之下,里面还有一些毛皮撑着,为什么那么长那么厚?本来游牧民族是不必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啊。但是他们白天骑在马上,他们的膝盖容易受风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护膝,到了晚上就可以当被子盖。
谈到游牧民族的一些礼节形成跟他们的生活习惯非常有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又影响他们的交通民俗,我们农耕民族交通一般是靠两条腿走路,贵族或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后来坐车。但是在古代骑马出行很普及,因为这是游牧民族,因此蒙古族形成了一种礼节:两个人在草原上骑着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遇到了,他们就会跳下马,各自问候一下。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屁股说“好马”。久而久之,“好马”就成了一种寒暄。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
在游牧民族,婚俗也跟我们的农耕民族不一样。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与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和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个地区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都是属于这个文化圈的人,这样地方的人有着很好的礼节。
另外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这个地区的人非常热情好客、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燕的回忆录里,他说他爸爸李苦禅很擅长画雄鹰,并且画得很好,他是山东人。有一次,有一位老乡来家作客看到一幅画,就跟他说:“李大师,这个雄鹰画做中堂很好”,李大师就说:“我这个本来就是用来做中堂的。”就这样他们两个一来二往一个劲地边讲边走,到门口准备说再见了,李就说:“你这么喜欢你怎么不买啊?”那个人就说:“我就是没钱啊,有钱还用你说?”李一听就说:“快到吃饭时间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画好了,他的老婆把饭菜也摆上了桌,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别走了。最后那个老乡吃了他的饭拿了他的画就走了,他的老婆就问:“刚才那个人是谁?”李说:“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可见山东人的豪爽和大方。
另外这个地区的人,他们非常信仰泰山。
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尚鬼好祭,五凤寄生。
这个流域从长江发源的地方青藏高原算起,长江的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这里都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这里面没有包括浙江省,但是长江的支流是经过我们浙江,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文化圈来算的话,浙江省应该可以算这个流域的。它是属于支流经过的地方。那么这一带的风俗,我们用比较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就是“尚鬼好祭,五凤寄生”。中国南方北方的民众在旧时代都信鬼,但是南方比北方要厉害得多。南方一个地方有一个神,温州大的村落也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洞头有洞头的神,苍南有苍南的神。总的来说南方的神特别兴盛,几乎各个村庄各有不同或者相同的神灵。这一带的民众相对于北方民众那种豪爽那种彪悍,有着浪漫、温情、灵活、善舞、多玄想的特点。
那么我们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吧。
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能产生《诗经》,或者说反映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来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很深。那么《楚辞》则在长江流域流传深广。《诗经》里面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当然它里面也有祭祀的文章,但大多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屈原写的《楚辞》,大多是属于玄想的东西。
在湖南省湘西,也就是沈从文的故乡。有一种民间的陋习,叫做“蛊惑”。当然根据史料记载,在广西,广东也有。这个“蛊”怎么来的也有多种说法,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在端午节的中午,把各种“蛊”虫捉来,蜈蚣、蝎子、毒蛇,很多的毒虫放在缸里面养,不给吃东西,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下来一个,把它风干,最后成为一种药,这种药是慢性的,皮肤、饮食接触都会造成慢性中毒,最后死亡。所以在湘西这个地方,如果这个人家里没有蜘蛛网,你不要进去,因为他家可能有“蛊”,如果你在地下看到一个荷包,你不要拿,因为可能有“蛊”,不认识的人家你最好不要吃他的东西,那里面可能放有“蛊”。那么这“养蛊”就成了当时湘西苗族的一种特殊的民风。
青藏民俗文化圈,范围大致包括西藏的全部,青海一带、四川的西北部、甘肃西南以及新疆的南部。
这些地方基本上都分布有藏族。青藏民俗文化圈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宗教情结。这从他们的建筑就可以体现出来,布达拉宫那么宏伟壮观,在中国独一无二。然后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对于宗教的虔诚也是很少见的,他们的“活佛”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些地方都构成了这个文化圈里一种独特的景观。
另外,藏区的寺院建筑,数以千计。每座寺院的雕塑绘画艺术非常精美。还有藏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民族不一样。还有他们的藏医,藏药也是中华民族受保护文化的一部分。藏医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他跟中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藏药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生长,像“藏红花”、“冬虫夏草”,还有“雪原花”,这些基本上都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还有一种“藏酥油花”应该是民族的意识,也是宗教意识的体现:酥油到了冬天凝固了,然后制成各种各样的雕塑,可以维持半年多,到了第二年才融化。
云贵民俗文化圈,指云贵高原,它包括云南贵州两个省,还包括四川省西南部的一角。
这一带从自然条件来讲,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这个地方少数民族就非常多了。我们刚才谈到东北的北方民族,我们也谈到了游牧民族,谈到了青藏高原的习俗,那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数量加起来都没有这个地区多。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我们叫他“南方民族”。
这里的少数民族仅仅云南省就有26个。整个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阿诗玛的传说,摩梭的走婚,“云南十八怪”等。
云贵高原民俗文化圈,因为少数民族多,就形成了中国民俗独特的风景。他们的民族信仰佛教,所以这里的傣族男孩子,到了该念书的年龄都是要出家去做小和尚,到庙里去接受教育,长大了以后,又一个一个还俗回家,结婚生子,有的去做僧侣,有的去经商,那么整个傣族的文化水准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还有他们那里的水井,不管是白族、傣族,所有的水井上都有一个建筑物,要不是一个亭子,要不就是布置一尊佛像,要不就是其他的雕塑,总而言之,他们的水井不可能是露天的,所以可以说,他们那里的人是比较讲卫生的。
闽台民俗文化圈:整个东海,包括台湾和福建。
这个区域就叫闽台民俗文化圈,很多书上都说闽台民俗文化圈就是指福建和台湾两个省。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温州或者浙南地区应该属于这个文化圈。闽台两省,夹着浙南地区,形成一个方言相通,习俗相仿的圈子,这几个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派生出了捕鱼业。捕鱼在以前是高危职业,于是又派生出了“妈祖”信仰,还有一个就是“陈靖姑(即温州民间百姓信仰的陈十四娘娘)”两个女神。从这里去台湾的人基本上讲的是闽南话。
我们浙江苍南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
这个地方跟广州不一样,他们喝茶,喝功夫茶。这一点在温州,以前我看见比较少,但是这个习俗在广东就比较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圈其实应该划大一点,闽台粤,再加上浙南地区,但是那样的话,方言又不行了,闽南话在福建在台湾和浙南地区都是有的,而在广东它又是粤语,又不是闽台话。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温州也好,闽台地区也好,基本上是村村有庙,村村有祠堂,村村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规模大小的村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关于七个民俗文化圈我就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4,塞林木是什么意思
林木属杉科物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等地区。闽南话的“赛林木”是泉州话中的脏话,意思类似于“草泥马”之类的,不建议去学。拓展资料泉漳片里面泉州话更古老,漳州话更好听更好学,厦门话则是很多辞去泉州,调选漳州。泉州的开发较早,泉州话也就比其他方言更古老。最早记载是在晋时期南迁大量汉人迁徙,所以很多泉州话还保留着古老的汉语,在文白异读方面更古朴,也有说当时的晋市皇族南迁,带来了许多宫廷上古音。自从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断的有外来文化的交流,因此泉州话融合了许多外来元素。也因为这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泉州话都作为闽南语的代表,而且加上泉州人更有拼搏特别是海外拼搏的精神,海外侨胞多,流传的范围广所以它的传播保留会更好点。
5,久旱成干林是什么意思
久旱逢甘雨
【拼音】:jiǔ hàn féng gān yǔ
【解释】:逢:遇到。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出处】: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示例】:分明~,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题名时。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近义词】:他乡遇故知、如愿以偿
【语法】:作宾语;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6,求闽南语发音
闽南话的声母概括为:b,p,bh(m),d,t,l(n),(r),z,c,s,g,k,h,gh(ng)和零声母-(俗称“十五音”)。声母拼写上基本追从普通话拼音方案,但j q x w y的用法不跟从。普通话的j q x在闽南话两分为zi-/gi-,ci-/ki-,si-/hi-,比如“积极”zikgik,袭击sipgik,新疆sin-giong,正经zingging……所以闽南话弃用j q x。而w y另有他用,如果担心混淆,可以前加零声母符号“-”,也就是说普通话拼音折合为本方案为:xu=sy,si=sw,xi=si,xuan=syan,yiqian=ician,jiawei=zia-ui,youyi=iu-i,xiangyao=siang-iao,taiwan=tai-uan,这样可以在普通话拼音基础上,向英语拼写和国际音标靠拢,便于国际化接轨,跟台湾的通用拼音也很接近。
闽南话有四个声母比较特殊,bh(母bhu无bho未bhoe),gh(我ghua月ghoeh五ghoo),ng(硬ngi~/nge~迎ngia~),讲不准的可以请人纠正。bh,l,gh实际为国际音标浊辅音[b/d/g],但普通话为鼻韵尾而闽南话为鼻化韵的白话音以及一些普通话声母为m,n的文读音则实际读为[m/n/ng]。漳州话(以及潮州和台湾偏漳腔)有个声母读如普通话的“日入”但不卷舌,国际音标为浊辅音[z]或[dz],拼为r,泉州厦门曾经也有,近代才并入l的,最好也要知晓这个声母。
关于韵母的元音:
闽南话的元音概括为:a,o,oo,e,(oe),(w),i,u(俗称“八音”,普通话里的e不同于闽南话拼音里的e,普通话ei中的e才是)。还有独立成音节的m(不母)ng(秧央)hng(远园)zng(装砖)……厦门话有个读如普通话“哦喔”的元音,对应普通话ou,u韵,要拼写为oo(古陡布组……)。还有个读如普通话“俄饿”的元音,对应普通话o/e/ao,在其他闽南话里读o(可祸好刀……)。泉州话的也有个近似普通话“俄饿”的元音,在厦门并入e,在漳州则几乎都对应为ue(过灰袋飞……)。为了兼容各地闽南话,“可祸好刀……”在包括厦门的闽南各地都要拼为o,“过灰袋飞...”在泉州要如实拼为oe,在厦门可如实拼为e。另外,泉州(以及潮州)有个近似普通话“资次私”的元音,厦门一般并入u,但有些常用字读i(去猪鱼汝……),漳州也有两种,如果对应普通话为“资次私……”则读u,对应普通话为u或ü韵则往往读i。如果对泉州话有兴趣,那就把对应普通话为“资次私……”的拼为w,如:资zw次cw私sw;对应普通话为u或ü的拼为y,如:去ky猪ty鱼hy汝ly,这样就能通吃闽粤台各地闽南语。漳州话(以及潮州和台湾偏漳腔)的e~对应普通话ing/eng,i~对应普通话-ian或卷舌声母+an,在厦门e~并入i~。普通话读eng,除了声母为卷舌音外,泉州话都要读eng,普通话为ing以及声母为卷舌的eng韵则为ing,但在其他闽南话则合并。采用双轨制,既可以照着厦门话实际读音拼写,也可以吸收泉漳各地保持对立的音位。就是说,若看到e~要知道是漳州成分,厦门话泉州话对应为i~;看到oe要知道是泉州成分,厦门话对应为e;看到r要知道是漳州成分,厦门话对应为l;看到eng则知道是泉州成分,厦门话对应为ing……
关于韵尾-m,-n,-ng,-p,-t,-k:
闽南话古色古香,会闽南话比只会普通话显然更有利于学习日韩越南语的汉字音。可以从数字的文读音反复操练体会:一it 二ri 三sam 四sw 五ngoo/ghoo 六liok 七cit 八bat 九giu 十sip 百bek 千cian 万bhan 亿ik,弄懂说清这些字,对闽南话的韵尾的认知就差不离了。从普通话无法区分这些韵尾,最好找本闽南话字典词典或者《说文解字》《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甚至广州话字典的工具书,因为都相通。
关于鼻化韵~和喉塞入声韵尾-h:
带这两种韵的几乎都是白话音,不断操练“爱拼才会赢”àibià~ziāh-ê-iá~这个名句,就能真切得领受闽南话的鼻化韵,喉塞入声韵尾以及阴入阳入调则通过“有食才会作”?ziáhziāh-êzōh来领会。读不准的可以找人逐字发音纠正。还有,ài明显读如普通话的“爱”,iá~明显读如普通话的“牙”但要带上闽南话的“鼻音”(鼻化韵)……普通话的韵母与闽南话的韵母是基本相通的。
闽南话声母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闽南话和普通话的声母对应很有规律,短期内应该可以领会。普通话读zh,ch的字,无论文读音白话音,很多在闽南话读为d,t,这是闽南话古老的一个特点,比如:治除肠澄。普通话读f的字,闽南白话音有些读为b,p,比如:分放富缝。很多依靠声旁依旧可以在普通话找到痕迹,区分普通话的平卷,闽南人其实有很多诀窍,就算口头不分。而普通话读卷舌音zh,ch,sh,r的闽南话往往保留介音-i-,比如:冲ciong昌ciong赤cik酬siu……而平舌音zcs的闽南话常常没有这样(除了白话音,如:四si死si),对于比较标准的泉州话:匆cong仓cong凑ceu资zw次cw私sw……知道普通话“拟(拟)ghi凝ghing牛ghu虐ghiok疟ghiok”声母为n而从声旁或者你们的家乡话来对照却显怪异,这其实是声母[ng-]在普通话有些残留的痕迹。知道“未bhoe望bhang微bhi忘bhang……”无声母,而同声旁的字常常声母为m-吗?那是因为普通话的特殊变化,而闽南话等南方话保留古音。还有很多,请慢慢体会,渐入佳境之后,你们会感受到闽南语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习闽南话的欲望。
闽南话与普通话的韵母对应规律以及文白异读现象:
这个规律就说来话长,学员还是自己慢慢体会更好吧。能否把握住规律,很能体现学员的学习能力。这里特别提示初学者,请务必熟记闽南白话音与文读音的常规的对应规律,也要弄请闽南文读音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而特殊对应则要慢慢留意学习。还有,普通话文白异读也是比较复杂,是普通话一字多音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很多字只有文读音或者只有白话音,但仍有很多文白两读都有。因为这些很多都是常用字,在闽南话往往也是一字多音,比如(注音前为普通话白话音,后为闽南话文读音):宿xiu/siok熟shou/siok削xiao/siok角jiao/gak壳ke,qiao/kak嚼jiao/ziok凿zao/zok落lao/lok薄bao/bok柏bai/bek脉mai/bhek得dei/dek塞sai,sei/sek择zhai/dek勒lei/lek给gei/gip着zhao,zhe/diok。另外,很多字普通话与中古音(闽南话文读音)不符合常规对应,属于不规则的例外,而闽南话则可能很规则(后面如果闽南话文读音受北方话影响而不规则就只写白话音),如:入rip薛siat/sih携hue(?)血huih县悬guai~婿se/sai轩hian癣sian寻浔sim,窘gun禀bin聘ping孕ing拼ping/bia~皿ming馨hing,赁rim(普通话本应读nin)荣ing容iong阮ghuan弄long/lang...所以声韵调等方面闽南话有出入的很多其实是普通话本身不规则,未必是闽南话的特殊变化。学习闽南话要活学活用,触类旁通,利用同声旁的字声母韵母的联系,也可以避免读错,比如分辨韵尾-m/-p-t-k,分辨gi-ki-hi与zi-ci-si-,分辨“晚微妄”与“碗威枉”声母的不同,都可以借助声旁触类旁通,当然找工具书甚至参考广州话更可靠。
关于声调的标法:
闽南话的声调共有7个,依次为:1(阴平,阴入),2(阳平,阳入),3(上声),4(阴去),5(阳去)。阴入调随从第一声,阳入调随从第二声,所以闽南话的7个调,只要标成5个就够了。可标示为:āáǎàa,ēéěèê,īíǐì?,ōóǒò?,ūúǔù?或者依次在字母后面加数字来代替。前四个调用输入法的拼音键盘输入,最末一个为阳去调,一般从“附件-系统工具-字符映射表”输入或不标调,阴入āh/āp/āt/āk或不标调,阳入áh/áp/át/ák。
关于闽南话的调值与连读变调:
各地调值与变调规律有所不同,而且闽南话的声调很有规律,所以这方面其实没必要特意的传授。如果闽南话声调的调值无法准确把握,请找人逐个声调模仿,最好是单字,不要词组,因为出现连读变调,但末字声调可资模仿,可以说,闽南话的阴平,阳平,阴去的调值与普通话几乎一样,其他4个调一定要学会。闽南话的连读变调也很有规律,请找些常用语句用心模仿,不断操练,在明白单字本调的情况下,亲自总结体会一阵子,应该很快就能把握住调值变化与变调规律。建议先从有名的闽南歌“爱拼 才会赢”àibià~ziāh-ê-iá~“欢喜 就好”huā~hǐdióhhǒ“世界 第一等”sègàidê-ītdǐng(已经分词书写,由于变调规则简明,平时标调都为本调)来模仿体会,然后再不断找人会话来逐渐纠正总结巩固。这方面要亲自做规律总结才会比纸上谈兵来的得心应手,运用自若,但这里还是给出规律:以词组或短句为一个连读变调单位,连读时前几字都变,只有末字不变,对于厦门话,阴平阳平变调为阳去,上声变调为阴平,阴去变调为上声,阳去变调为阴去,阴入变调为阳入(收-h尾的变为上声),阳入变调为阴去。轻重声与不变调等特殊情况与声调别意,语音和谐,句中停顿等有关,则要通过长期的不断操练和会话慢慢体会,正如学普通话的语气轻重和如何抑扬顿挫一样。
闽南话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
闽南话的声调除了阴入,其他都和普通话对应规律明显,甚至第1,2,4调的调值都与普通话近似,很好学。也就是闽南话的阳平2对应普通话的第二调,阳入2也对应第二调,但有入声韵尾。闽南话的阴平1对应普通话的第一声,闽南话的上声3对应普通的第三声,闽南话的阴去阳去都对应普通话的第四声,至于如何区分闽南话的两个去声,如何辨认出阴入字,学员应求助各自家乡话的入声调或者通过粤语等南方话来确认,单从普通话根本无法分清。
关于闽南话口音:
闽南话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以及两者混杂形成的厦门腔和台湾各种腔。如果要真正弄清闽南话,就要理清泉漳两腔的差异,最好还能懂得潮州话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在东南沿海畅行。这里只给出厦漳出现ue/e,i/u翻转的解释并介绍潮州话oi~韵。“前千先间肩拣闲爿”等字闽南各地读法很多,纷繁复杂,虽然数量不多却不可忽视(因为有白话音的几乎是闽南话常用字),其韵母在厦门为ing,在同安为ai~,在漳州有的县市为an,有的为iei~,有的为eng,在泉州则为ui~,到省外的闽南语区,比如潮汕话,海陆丰话,雷州话,海南话,则几乎都是oi~或者ai~。所以这些字初学者只知厦门读法就很局限,因为省外国外的闽南语,无论传播出去多少晚与近,总能保存从前的正统读音。省外潮汕话雷州话海南话还有oi/oih韵(省内某些县市乡镇以及广东海陆丰话为ei/eih),在厦门泉州变为ue/ueh,在漳州大多为e/eh。
泉州有个白话音系统所用的元音,读如普通话的“饿俄”,在厦门并入e,在漳州则几乎对应为ue(过科和火灰退髓吹税未飞皮菠……)少数为e(袋胎戴...)潮州大多为ue,少数为o。这样,厦门话与漳州话就形成ue/e的颠倒对应。
泉州还有个文读音系统所用的元音,读如普通话的“资次私”的韵母。在厦门话大多并入u,少数常用字读i(去猪鱼汝……等普通话读u或ü的小部分字),漳州则部分读为u(资次私等普通话读zicisi的以及“使师士”少数普通话读zh,ch,sh的字)部分读为i(去猪鱼汝……等普通话读u或ü的大部分字),这样就形成厦门话漳州话i/u的差异。
只要是泉漳厦地区的闽南话都是正宗地道的闽南话,有些人掺杂其他口音以及龙岩漳平大田等地的闽南话,则不算地道闽南话。另外,各地的闽南话都不够标准,因为都有欠缺,尤其混杂腔的厦门话和台湾各地的闽南语。闽南话现在的代表是厦门话,这是厦门近代以来的经济地位和历史造就的,虽然不如泉漳府城音标准,但厦门融汇两腔,包容性不错,所以在厦门的学员应该以厦门腔为准。在泉州的则必须学泉州腔,不该学混杂腔,因为厦门台湾这些混杂腔就像不区分平卷等音位的南方普通话,泉州则好比标准的普通话。在漳州的则学漳州腔之外,最好还要知晓泉州腔的特点
闽南话的词汇与句式很有特点,是学习闽南话的重点。这里不可能展开讲解,只给一些指导。各位如果在图书馆有见过《普通话与闽南方言词典》的话,就会知道,闽南话的丰富表现能力毫不逊色于普通话,从而在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闽南话的压力。但凡事不能太好高务远,野心勃勃想背下整部字典,那就学得很累。实际上,闽南本地人能惯练的挂于口头的词汇恐怕不及词典里的十分之一。就像我们学普通话,《现代汉语词典》那么多的词汇,我们熟练掌握小半部分就足以应付日常需要了。所以词汇量是要慢慢丰富的,需要用到的自然会接触到,不常用的难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根本不必有闽南话那么多的词汇无法全会用的畏惧。还有,对于初学闽南话的人来说,词汇要地道,句式要符合习惯,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必须长期不懈的大胆找人对话和学习纠正。让人听来有普通话直译的感觉是初学者无法避免的,事实上,闽南本地年轻一代也在词汇上越来越像普通话了,所以在与人会话的时候不要太计较是否地道,真要摆脱北方味,那是要包括闽南本地人在内的人们长期努力的。
合音字与几个否定意义的字词:
“相同”在厦门话读siáng,泉州话读sáng,其实是“相同”的合音。“谁”闽南话读siáng,tiáng则是“啥侬,底侬(láng=人)”合音。漳州还读tsuá,读同“蛇”,其实是“是谁啊”合音。闽南语“不懂”可说bhuê/bh?ihiǎoleh,其实是“会晓得”前加否定的m的合音。“不要来”可说màilái,其实是“爱来”前加否定的m的合音……还有不少,都应争取弄清。
闽南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以下几个,在口头与书写上要分清:
“不”闽南话读[m],这个字往往与零声母的后一个字合音,见前面说明。
“不+会”的闽南话正统读法应该是bhei或者bhoi韵,但在厦门话泉州话要说bhue(漳州话为bhe)。
“未”的泉州话正统读法bhoe近似普通话的“么”,但在厦门话要说bhe(漳州话为bhue)。
“末”(=欲,要)的闽南话正统读法bhoeh近似普通话重音的“么”,但在厦门话要说bheh(漳州话为bhueh,泉州话为bhoh或bhoeh)
“无”(=没)的闽南话读bho,有时弱化为bhoo。
关于闽南话的本字、正字与社会上的混乱用字:
这个问题关系道闽南话的发展前途,闽南话错过了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对闽南白话文的书写规范机会,广州话近代有香港独特的语言发展环境对粤语白话文书写的规范和现代香港传媒的促进机会,北京话近代有贵为国语和取代文言文书面语地位的发展环境,所以接近北京话和广州话的方言都有规范的书写形式。闽南话今年在台湾复苏母语保护意识后,也开始了白话文运动,大陆闽南要积极参与跟进,不然不利于两岸统一。闽南话书写应该是尽量用本字,如果是偏僻古字,电脑输入都困难,或者读音与我们常规的理解出入太大,那就用方言同音近意字代替或者训用,比如“的”[tik]训用为闽南话的e(本字“其”),闽南话的“会”[hue]训用为闽南话的e(本字“解”)。不懂正字的可用拼音临时代替,外来语音译词则请尽量用原文或者普通话读音的拼音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