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
释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出处: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二、赏析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整首诗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月光明净,鹊飞人惊,诗人乍惊之后的反觉有趣,与后面的图景组成一幅动态相连的夜行图。“别枝”,胡云翼先生释为“斜枝”。从词的表面来看,是写夜行之景,主旨却在以此摹状夜行的情趣。苏轼诗有云:月明惊枝未安,一棹飘然自随。江山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月明惊鹊意亦同前,只是诗人更有一种孤独之感,鹊未安栖使他联想到平生遭际,于是月明星稀的夜晚别有一番感喟鼓荡在胸臆,明月惊鹊也仿佛曾受惊弓之险。又,周邦彦《蝶恋花》中有:“泪花落枕绵红冷”,则是虚拟而实写,但词人肯定于此境有过切身的观照,则是无疑的。他写枕上离人的想象,天明将别,情人整夜未眠,屋前树上栖身却也不安定,时动时鸣,离人听得很清楚,然鸟鹊仍可比翼双飞,以此反衬离愁别恨之深。
以上诸家,辛词写一种纯美的摈弃了喧嚣尘虑的情景,和苏诗、周词皆别有一番感喟;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则有很深的禅意,他在幽静而生机盎然的境界里体验到了放弃贪婪,不再追求自我的扩张衍存的泰然心境。但不管怎样,他们所观察到的实景和烘托静境的方法却略有所同,静,往往由动衬托出来,但此处除了响声,尚有光感、亮度对静谧的烘托。光感的移动虽然极微极轻,然在素默以处的诗人心中却能敏感地体会到,况且鸟鹊振翅之响亦是由月光引起;再说鸟鹊振翅以后即复归于静,不会无休止地动下去,而月光却默默流注,在很长一个期间延续着,应是静美的本源和参照物。月光、惊鹊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俱极浑然融为一体,同为天幕下的自然风景。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出处: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扩展资料: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4,“明月别枝惊鹊”出自哪首诗?
“明月别枝惊鹊”出自: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原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三、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参考资料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com/s?w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from=p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