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岛背景资料
最新小学五年级学生打开墨香氤氲的全新语文课本,《小岛》赫然入目。这是今年秋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统一启用的教育部统编教材,著名军旅作家陆颖墨的小说《小岛》被收录其中。据陆颖墨介绍,小说《小岛》发表建军70周年, 原名《礁盘》,讲述我国南海一岛礁上守岛官兵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满腔的爱国情怀。当年被《解放军文艺》发表以后,《新华文摘》《小说月报》《青年文摘》等多家刊物都做了转载。2008年被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小学年级语文下册。2012年起,国家启动统编教材编写,该小说被收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并改名为《无名岛》于2018年开始试点教学。2019年6月调整到五年级上册并正式定名为《小岛》。从此,全国每年近两千万名五年级学生将从这篇小说的动人故事里感受到当代军人的爱国情怀、英雄情结和奉献精神;同时接受国家主权教育,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意识。陆颖墨1980年考入海军工程学院,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多年的海军部队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小岛》的创作背景,源于陆颖墨的一次西沙之行。行船途中风浪巨大,海军战士们一边克服晕船的症状边继续行驶;驻岛战士们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艰苦奋斗、保卫祖国的这一幕幕深深触动着他。陆颖墨将祖国西沙、南沙众多岛屿上的军旅生活浓缩于小说中的这座“小岛”上,让读者了解了真正的军人的情怀。而战士们从老家背土回小岛种菜的细节,则来源于九十年代陆颖墨在去西藏的车上遇到一群背着故乡的土去驻地的士兵。小岛孤立于茫茫大海中,战士们生活艰苦思家心切,而故乡的土在,战士们用故乡的土种菜种出中国地图来。读到这里,浓浓的爱国之情力透纸背扑面而来,这是文字的力量,这是深谙水兵情怀的作家的功力。王蒙曾称赞陆颖墨“把海军战士的生活写得那样平实清纯,内敛着激情,蕴藏着感动,焕发出阳光”。这是非常中肯也非常准确的评价。陆颖墨的军旅小说就像是一扇扇舷窗,让我们由此看到了大海真正的颜色,看到了海军真正的风采。
2,作者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3-4]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日战胜利后,积极支持昆明学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毛泽东曾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3,五年级上册语文15课小岛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课文中心思想: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日夜坚守在小小的小岛上。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小岛的思想感情以及将军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扩展资料《小岛》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咙”等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反复揣摩描写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感悟将军的情感。(4)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等理解将军向小岛敬礼的深意,体会将军的情感。3、情感与价值体会守岛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海岛,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纳的方法把课文分成若干部分。教学难点: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理解“小岛”的真正含义。
4,《小岛》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他们热爱小岛,热爱祖国,岛上的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小岛》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小岛》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陆颖墨,写在九十年代。课文把西沙和南沙的岛、礁结合起来写的,形成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们默默奉献的战士确实值得我们尊敬,虽然通常他们不为人知。他们的生活远远要比我的小说更丰富。扩展资料:内容简介在大海里,有一个小岛,风吹,鸟飞,在四季的变迁中,各色各样的野草纷纷开花,龙虾、海豹、翠鸟……各种动物在此栖息。来到岛上的小猫通过与小岛的对话,体会到小岛与好大的世界连在一起,又拥有自己的世界——美国绘本大师以自己心爱的小岛为舞台,将有关人生深刻的哲理寄托于小岛的存在。美国儿童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一生创作了一百多本书,作品多次重印并被译为多种语言,《晚安月亮》和《逃家小兔》都是她的代表作。
5,最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五上15、《小岛》读后感?
描写思路:以课文内容作为主题,结合自身感受,真实得描述,正文:最近,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小岛》,这篇课文令我感动至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将军到南沙群岛视察守岛部队,发现了一块菜地,决定留下学习种菜方法,士兵们为了让将军吃上蔬菜自己却在吃罐头的故事。“揭开油布,菜地的全貌竟是中国版图的形状。”我从这里感受到了战士们爱国之情。守岛部队的生活异常艰苦,每次运上岛的补给都坏掉了大半。战士们为了生存只能选择保存最好的罐头,这使战士们的身体收到了极大的伤害,可战士们仍然不辞辛苦地训练、巡逻,就连菜地的样子都是中国版图的形状。他们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勇敢呀!面对这样的爱国战士,叫我如何不肃然起敬!守岛战士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都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可我们呢?想到这里,我感到我的脸正在止不住的发烫,战士们这样辛苦都坚持了下来,可我却在为每天的作业喊累。现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我下定了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关于小岛这篇课文将军的资料?
文章没有提及将军的身份。
《小岛》的创作背景,源于陆颖墨的一次西沙之行。行船途中风浪巨大,海军战士们一边克服晕船的症状,一边继续行驶;驻岛战士们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艰苦奋斗、保卫祖国的这一幕幕都深深触动着他。陆颖墨将祖国西沙、南沙众多岛屿上的军旅生活浓缩于小说中的这座“小岛”上,让读者了解一个真正的军人情怀。
7,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1、中国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2、文学巨匠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8,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扩展资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