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的故事,越王勾践的故事主要讲述什么

时间:2023-12-19 19:06:01编辑:生活君

1,越王勾践的故事主要讲述什么

1、故事内容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在战斗中被越国大将砍中由脚,伤重不治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解到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
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出回国。他一心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日常生活里特别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末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人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这就是“卧渐尝胆”一词的由来。
勾践不仅“卧薪尝胆”,还常常扛着锄头掌着犁,下田劳动,他的妻子也亲自织布,在吃穿上都很朴素,和百姓同甘共苦。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上下一心,越国终于翻了身,利用时机起兵灭了吴国。
2、启示
后世人常用“卧薪尝胆”的故事警醒自己,其用意并非强调报仇雪耻方面,也不是当真要挂起苦胆来尝一尝,而是比喻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3、相关文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勾践古作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出自《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2,越王勾践的故事是什么?

春秋末期,吴国(今江苏南部)和越国(今浙江北部)互相接壤,互相仇怨,经常打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兵,越王勾践 只剩下五千多兵,被围困在公稽山。勾践 对三军布命令说:“凡是我的父老兄弟及国君的同姓同宗,有能帮助我想法打退吴国军队的人,我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随后派大夫文种到吴国求和,吴王夫差终于把军队撤走了。
为了报仇复国,勾践对本国的人民说:“我不知道我国的力量不足,去和大国结下冤仇,因此害得百姓们牺牲在荒郊野外,这是我的罪过啊,请让我改过。”于是,他埋葬了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慰问那些受伤的兵士,抚养那些幸存的人,安慰那些有丧事的人家,废除那些百姓不满意的规定。他还忍受了奇耻大辱,亲自去侍候吴王夫差,并派三百个士人到吴国当差,他亲自在马前给夫差开道。骄横贪婪的吴王夫差信以为真,允许越国作为吴国的属国而存在。
为了报仇复国,勾践奋发图强,采取了富国强兵的种种措施,鼓励百姓生养儿女,减轻赋税劳役,制定一系列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对那些孤儿寡妇、生病的、穷苦的,由官府代养他们的儿女,对那些有名望有特长的人,国家在物质上给予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为国出力。勾践自己也亲自参加耕种,不是亲自种出来的粮食,勾践就不吃,不是他夫人织出来的布,勾践就不穿。十年之内,不向老百姓收税。因而,他受到全国百姓的爱戴,老百姓纷纷请求和吴国作战,复国雪耻。勾践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说:“我不需要那单枪匹马的勇气,我要的是万众一心,同进同退。奋勇向前时想到国家的赏赐,畏缩后退时想到军令的刑罚;如果前进的时候不出力不听指挥,败退了却不知羞耻,这样就会受到应有的刑罚。”老百姓斗志昂扬,互相勉励,都说:“看一看谁是我们的国君,能不为他去拚死杀敌吗?”于是,勾践指挥他决心为国报仇的人民,袭击了吴国,攻入吴都姑苏(现苏州市),他的“水师”又从海道进入淮河,断绝了吴军的归路,公元前473年,终于灭了吴国。
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以弱胜强,实现了复国的夙愿。这个故事被后来人引为教训,并被作为题材编成各种戏剧(如《卧薪尝胆》、《胆剑篇》等),在人民中间演唱、流传,给人民以巨大的教育力量。
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选自《国语》。《国语》是春秋期各国史官记载的史料,全书21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实。旧说认为它是左丘明的著作,其实这部书是战国人把各国的史料汇编而成的。它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上的种种情况,歌颂了客观上符合人民愿望的英雄人物,鞭挞了那些残暴荒淫、卑劣无耻的反动统治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爱憎。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便是取材于《国语》。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历史剧《胆剑篇》,也是以我国春秋末期吴越战争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古代英雄人物勾践形象,歌颂了勾践坚忍不屈、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

3,勾践的 所有故事简介?

1、勾践概论勾践(约520年-465年以前),姓司,名鸽浅,古文译名为他,又名谭,夏禹后裔,作王之子常,春秋时期晚期及越王。继位于496年,在越王勾践之前的同一年,吴师在疏李战役中惨败。第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军打败,被迫求和。过了三年,他被释放回到越国。归国后,范蠡和他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他卧薪尝胆,尝苦胆以强身健体。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十年。十年让我们走到一起,十年给我们一个教训。3、勾践灭吴公元前496年(周景王二十四日),吴王赫鲁打败了越军,命令他的儿子夫差报了仇。夫差训练他的军队三年,在公元前494年打败了越军。越王勾践率领五千余兵撤退到会稽,并表现出软弱,向吴求和。并利用夫差的弱点,提供西施。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作则,最终灭了吴国。扩展资料:春秋时期,江南有吴国和越国。两个杜国经常为土地而战。后来,吴王赫鲁去进攻越国,受了伤死了。河路的儿子夫差当上了吴国的国王,发誓要为他的父亲报仇。经过多年的训练,夫差终于打败了越国。他投降,买一个傅奴才嚭,让他说傅的存在。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放了勾践,勾践却来做马奴,为自己服务。勾践忍辱负重,到吴国做奴隶,向夫差效忠。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尝粪以示忠诚。夫差很感动,就放了他,把他送回了越国。回到越国,勾践住在一间柴房里,床上挂着一个胆囊。他每天吃胆囊,以提醒自己在吴国的耻辱,并准备恢复他的国家。最后,勾践打败了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4,越王勾践的故事概括

越王勾践的故事概括: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假装投降,在吴国饱受屈辱,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耻,终博得吴王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终究越打败了吴国。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由于其父允常不肯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又支持阖闾弟夫概自立,两家结下了怨仇。阖闾趁越国有丧事之机,兴兵讨越。在槜李之战中,越军射死了吴王,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越国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中,勾践一败涂地,被困在会稽山。
打了败仗的勾践听取了臣下文种、范蠡的意见,答应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以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臣伯嚭说服吴王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们已臣服了,决定放他们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迁都会稽,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越王勾践故事简单介绍

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的时候,叹息说:“我难道就要死在这里了吗?”文种说:“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文王被纣囚禁在羑里,晋公子重耳亡命翟国,齐公子小白逃到莒国,最终都成就了王霸之业。由此看来,哪能一定就说不是一种福气呢?”吴国赦免了越国之后,越王句践回到越国,便苦身励志,发愤图强,在座旁悬挂一个苦胆,不论坐卧都能看到苦胆,吃饭时也要尝一尝苦胆,向自己发问:“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自己亲身躬耕,夫人也亲手纺织,不吃两种荤菜,不穷两种色彩的衣服,礼贤下士,优厚待客,赈济贫民,慰问遭丧人家,与百姓同甘共苦。句践想让范蠡治理国政,范蠡回答说:“在带兵打仗方面,文种不如我,但在能使国家安定,人民拥戴方面,我不如文种。”因此,句践就把国政全部交给文种大夫管理,而让范蠡与大夫柘稽去吴国作求和人质。两年后,吴国放回了范蠡。

6,越王勾践的内容简介

这一部书从历史剧到历史小说,就内容与风格而言,文字没有受到损失。我读张敬历史小说字里行间仍然给人想像的空间十分宽阔,时不时还能品味着他的描述——我想起美国作家欧斯特·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他谈人物描写以冰山作比喻,“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主张作家有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背后。张敬的历史剧或小说虽是史诗性的长篇,但他对人物的刻画,将绚烂趋之平和,去繁复而求简单,美在简洁,美在适当,很有“冰山”的韵味。 近年来,我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兴趣,从春秋读起,现正读战国末期。六十五岁的我,生命仿佛又年轻起来,这真要感谢张敬的国作——《越王勾践》。

上一篇:暗示的反义词 暗示,反义词

下一篇:童话故事公主 关于,小公主,童话故事,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