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炷香”和“一柱香”各是啥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炷香”是古代计时单位。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柱香”是一种中药材,别名,臭假耳草。草木,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约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托叶连合,着生于两叶柄之间,卵圆形,边缘具细毛绒【摘要】
“一炷香”和“一柱香”各是啥意思,有什么不同?【提问】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回答】
一炷香”是古代计时单位。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柱香”是一种中药材,别名,臭假耳草。草木,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约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托叶连合,着生于两叶柄之间,卵圆形,边缘具细毛绒【回答】
2,“一炷香”和“一柱香”各是啥意思,有什么不同?请回答
一炷香:古代计算时间的单位,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一柱香:中药名,别名,臭假耳草。草木,高20~40厘米。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约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托叶连合,着生于两叶柄之间,卵圆形,边缘具细毛绒。
这是一组经常会混淆用错的别字,“柱”并无量词之用,故一柱香不能做时间量词而用。
3,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
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其他说法:“一炷香”等于一小时。“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一柱香”还是“一炷香”除夕烧头香,即上第一炷香,据说能给人带来好运。“柱”,本义是支撑房屋的柱子。段玉裁说:“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引申泛指一般的柱状物,如“顶梁柱”“擎天柱”“偷梁换柱”等。也指弹拨乐器上的系弦木,如“胶柱鼓瑟”,李商隐《锦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炷”的本字是“主”,意思为灯心。《玉篇》:“炷,灯主也。”借指灯、烛。引申指可以燃烧的柱状物。再借用作量词,用于点燃的线香,如唐代许浑《秋夕宴李侍御宅》:“烛换三条烬,香销十炷灰。”表示时间长短的说法,有一句俗语,叫“一炷香工夫”,谚语有“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可见,“柱”和“炷”两今字的功用不一样,互不通用。关键的一点是,“炷”字从火,用于指燃烧的东西;用作量词时,专门用来计量线香的数量。“一炷香”是不可以写成“一柱香”的。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一炷香、中国新闻网——“一柱香”还是“一炷香”
4,一柱香是多少时间?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盏茶(10分钟)有两炷香,一炷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僧祇律》记载:1刹那者为1念,20念为1瞬,20瞬为1弹指,20弹指为1罗预,20罗预为1须臾,1日1夜有30须臾。换算结果:须臾=48分钟,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1念=0.018秒。须臾弹指瞬间刹那=1念。
5,一炷香是几支
一炷香一般是一支。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古人的时间计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扩展资料: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篆”。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柱香
6,一柱香是几根
一炷香就是一支一般上香为三炷拜佛的话也有烧一把的自己家里拜佛就是三炷一炷香就是一支,他代表佛家的万法归一。三支就叫三炷香,代表佛家的戒 ,定,慧。或者是佛,法,僧。一支,古时候用一炷香来看时间。只有在拜佛的时候用三支,这另有寓意。但是生活中所指一般只是一支。扩展资料: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古人的时间计算方式也通常用“一炷香”来代替。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一顿饭的时间:通常理解是半个小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炷香
7,一柱香是多久等于多少分钟
一柱香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也有不同说法是说一炷香相当于一小时。
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两刻钟,即三十分钟。“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古代的打坐,古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古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炷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
在古代,使用线香计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受白天黑夜影响,且线香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炷香燃尽为半个时辰或两刻钟,即一个小时或三十分钟。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除此之外,古人用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