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历山大·弗莱明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亚历山大·弗莱明简介:姓名: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出生年代:1881—1955;职称:生物学家;国家:英国;个人情况:英国微生物学家。一生致力人体预防细菌感染的研究,发现溶菌酶和青霉素,开始抗生素疗法的新纪元。为此,他与弗洛里、钱恩共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81年8月6日生于苏格兰艾尔郡洛奇菲尔德,1955年3月11日卒于伦敦。190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留校任教,1928—1948年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1951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94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45年任微生物学会主席。早期在A。E。赖特领导下从事应用疫苗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及防腐剂对某些创伤的作用的研究,提出用高渗盐水冲洗腐烂伤口的办法。1921年他在人血清、眼泪、唾液乃至牛奶、蛋清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的物质,称之为溶菌酶,但未能使之成为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制剂。1928年他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偶然生长一种青绿色霉菌——点青霉(Penicilliumnotatum)菌落,霉菌菌落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可见青霉菌分泌物可抑菌,他称之为青霉素,并证明它不干扰白细胞的功能,对实验动物无毒,为一种有效的杀菌剂。但他始终未能提供临床应用的粗制品。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直至1939年为弗洛里等人再度研究青霉素提供了菌种。他共发表文章约百篇,包括接种疫苗疗法、创伤的防治、防腐剂、杀菌剂、溶菌酶、青霉素等内容。代表作为《溶菌酶》、《青霉素》。
2,亚历山大·弗莱明的介绍
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弗莱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莱明名列第45位。概述图片来源
3,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什么?
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生理学家。1922年,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菌酶”;1928年,又发现了能灭杀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881年,弗莱明出身于苏格兰埃尔郡达尔维尔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哥哥是一名医生。上完小学以后,他跟随哥哥来到了伦敦,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坐在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教室里学习,并于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14~1918年,他在英国皇家医疗队服务,退役后有幸成为了免疫学家赖特的助手。此后,他进行了各种细菌实验。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靠墙排列着灰暗的壁橱,一扇通风性比较好的窗户,窗边是一张实验用桌,桌上最显眼的仪器是一架显微镜。工作室里还有几张桌子,上面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做出了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弗莱明同其他细菌学家们一样,也非常讨厌这些不速之客。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前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再做一次试验。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清澄的绿色滤液。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到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他发现这些稀释后的绿色滤液仍然具有杀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释到800倍以后,绿色滤液的杀菌能力还没有最后消失,只是消灭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想马上着手试验。试验的结果非常令人振奋:曾经夺去许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1/80的绿色滤液就可以完全杀死;当时最凶恶的链球菌,也只要1/100的稀释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事实证明,这种绿色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的功能。但对人体或动物会有毒性吗?如果有毒性,这项发现就意义不大。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他用注射管将一筒滤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几天之后,兔子不但没有死去,甚至任何反应都没有。这充分表明了这种滤液无任何毒副作用。弗莱明对试验的结果极为满意,认为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用它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病症。弗莱明立即把这一极具应用价值的发现写成科学论文,发表在了1929年《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并在文章中将这种滤液称为盘尼西林,即我们今天所称的青霉素。弗莱明成名之后,人们询问他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弗莱明出语惊人:“我不是在研究中发现青霉素的,而是在游戏之中偶然的机会碰见它的。”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朴实的品质。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偶然中体现了必然。正是他的细心观察和思考,才使他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出的成就。原子弹、雷达和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现,然而只有青霉素才真正促进了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发展。1945年,弗莱明和弗洛里、钱恩三人一起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这是对他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4,亚历山大·弗莱明和丘吉尔关系?又怎样发现青霉素的?。
苏格兰生物学家和药理学家亚利山大·弗莱明发表过多篇关于细菌学、免疫学和化学疗法的文章。他最著名的成就,一是在1922年发现了溶菌酶,二是从真菌青霉中发现了青霉素这种抗生素,后一成就让他在1945年与弗洛里和钱恩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不好意思……这是场事故……
“1928年9月28号一大早我起床的时候,肯定没想着能革命性地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或者叫细菌杀手,”弗莱明后来写道。“但是事实上,事情确实这样发生了。”
1928年的时候,弗莱明正在分析葡萄球菌的特性。他当时已经凭借他早期的研究成果而名声在外,同时也被人认为是一位杰出的研究员,但是又是一个粗心的实验室技术员;他经常会忘记正在研究什么细菌,他的实验室也基本上是乱得一塌糊涂。
结束了一个长假之后,弗莱明注意到他的许多培养皿被一种真菌污染了,于是他把那些培养皿都扔进了消毒剂里。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要给一位来访者展示他的研究,所以他拿了几个先前丢掉的培养皿。这时,他发现在侵入的真菌周围有一片区域的细菌好像停止了生长。弗莱明继续从霉菌中分离出它的提取物,然后确定它是青霉属中的一种,从而把这种提取物命名为青霉素。
他研究了青霉素在多种有机体上高效的抗菌效果,注意到它能影响诸如葡萄球菌的细菌以及所有的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如猩红热、肺炎、淋病、脑膜炎、白喉等),但不巧的是,青霉素对他当时正急于找到解药的伤寒和副伤寒却没有效果。
1929年,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公布在了《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但却几乎无人问津。弗莱明继续他的研究,但是发现培养青霉素非常困难,而且在霉菌生长之后,要提取出抗生素就更是难上加难。这让弗莱明认为,由于无法大量地生产,而且由于它的药效太慢,青霉素在处理感染方面不是很有效。弗莱明还认为,青霉素在人体内的杀菌效果没有持久性。许多临床实验的结果之所以不确定,很可能是因为它是被用于了表面防腐。20世纪30年代,弗莱明的试验间或地获得过成功,他持之以恒,直到1940年,他的试验引起了一位技术高超的化学家的注意,这才得到了可使用的纯化青霉素。
然而不久后,弗莱明抛弃了青霉素,又过了不久,弗洛里和钱恩在美英两国政府的资助下开展了研究,并大规模地生产出了青霉素。在珍珠港事件之后,青霉素被大量地生产了出来。到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已经有足够的青霉素来治疗受伤的盟军了。
虚构的故事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说因为弗莱明的父亲救过丘吉尔的命,所以温斯顿·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弗莱明上学——但这个故事是假的。根据个人传记,发现青霉素的人:亚历山大·弗莱明以及由他和凯文·布朗掀起的抗生素革命,在一封给他的朋友兼同事安德烈·格拉提亚的信中,弗莱明把这个故事说成是“一个完美的谎言”。他自己也没有在二战中救过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是被莫兰勋爵用磺胺类药救下来的,因为在1943年,当丘吉尔在突尼斯的迦太基受伤时,莫兰还不知道青霉素呢。1943年12月21号的《每日电讯报》和《晨报》都说丘吉尔是被用青霉素救的。直到位于埃塞克斯郡达格南的May
&
Baker
Ltd公司——法国集团公司罗讷-浦朗克的子公司——进行了代号M&B693的研究之后,才发现丘吉尔是被一种新的磺胺类药品磺胺吡啶救的。在后来的一次广播讲话中,丘吉尔把这种药叫作“妙药M&B”。
5,弗莱明怎样发现了青霉素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6,青霉素是怎样发明出来的?简明扼要地介绍发明经过
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 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