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寒窗苦读的故事有哪些?
1、凿壁借光 2、高凤流麦 3、苏秦刺股 4、截蒲为牒 5、三余读书 6、陶侃运甓 7、闻鸡起舞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2,寒窗苦读的故事有哪些? 要成语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胜读十年书:〖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萤窗雪案:〖解释〗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萤灯雪屋:〖解释〗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3,十年寒窗是哪十年
十年寒窗是形容学生时代的艰辛,是个估量的平均时间。人从开始读书学文那天起,到离开学校那天止。学而有成的人,学习的时间有的不要十年,有的不止十年。短短的几个字却涵盖了时间,境况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方面的概念。十年是时间的概念,在人的一生中,十年不是可以忽视的短暂时间,特别是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更是充满活力,充满幻想的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更何况漫长的十年。十年寒窗说法由来首先,古代科举时期,科举从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步骤,最后中状元。而其中乡试并不是每年都举行,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加上童试及之前的准备,一般最少十年才能够进入殿试。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年寒窗了。其次,10年与现在的学习来讲也是差不多。我国的基本学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共12年。其实这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80年代,我国小学就是5年制的,那个时候读到大学也就是11年,与10年也就没有多大差别。
4,十年寒窗指的哪十年
十年寒窗Ten years of sweat and swot (shí nián hán chuāng)寒窗:冬天在寒冷的窗前读书。形容长年刻苦读书。解释:形容长年刻苦读书。结构:偏正式成语词性:中性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示例:那边一个人却愁眉苦脸,发出‘~’付流水的慨叹。 ——魏巍《路标》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十年时间闭门苦读近义词:十年窗下、十载寒窗中文名十年寒窗释义形容长年刻苦读书近义词十年窗下、十载寒窗